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49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跌落絕壁者眾,高山從此少知音
電影《赤手登峰》
作者 / 鳥面人

■一朝不慎則墜進凝視你許久的命運深淵

米凱:「就算我打破了幾項神的規則,那又怎麼樣?那些規則不適用於所有人。」

拉斐爾:「地心引力對所有人都適用,那也是神的規則之一。無論信不信神,你都很清楚,一旦跨出懸崖,你就必死無疑。」

這是1994年以降深入人心的美國長青影集《與天使有約》(Touched by An Angel)中,暫化凡人的天使拉斐爾跟人類少年米凱的對話(2001年第七季第11集)。

是的,地心引力是神所創的自然律。人類當然懼怕高處墜地帶來的死傷,卻又矛盾地迷戀脫離生命臨界點的快感。萬那杜共和國(Republic of Vanuatu)的彭特科斯特島(Pentecost Island)南部原民部落傳說著,一位人妻為躲避丈夫追擊而遁入叢林,僅在雙足綁上藤條向地面縱身一躍(「陸潛」;Land Diving),成為今日高空彈跳的始祖。各國遊樂園裡自由落體設施一層比一層高,遊人如織只為花錢排隊等著尖叫中的痛快體驗。

但上述活動起碼還有防護裝備,紀錄片《赤手登峰》(Free Solo)的美國攀岩運動家艾力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凶險壯麗的酋長岩(El Capitan)跟前,竟然大膽採用「Free Solo」!

■沒有從山崖上滑落過不算這圈子的人

攀岩家男主角沾染止滑粉(碳酸鎂具吸水、吸油性可防滑)的手印和橡膠製的攀岩鞋足跡,遍布以下各大名勝亂石崩雲之處:位於北非摩洛哥(Morocco)之塔基亞(Taghia)石灰岩地形;位於美國猶他州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之月華拱壁(Moonlight Buttress);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之半圓丘(Half Dome)。同在優勝美地公園之酋長岩,則是這次的極限舞台。

風險多高?在《國家地理》雜誌208期2019年3月號中,也是攀岩家的馬克‧希諾特(Mark Synnott)陪同艾力克斯勘查酋長岩後,撰文〈徒手獨攀〉寫著:「失手這件事,現在連想都不能想。其他的危險運動如果搞砸了可能會丟掉小命,但無繩獨攀不一樣,當你身在60層樓高處、身上又沒有綁繩子的時候, 那就不是可能的問題了。就在下方180公尺處,我坐在一根倒木上注視艾力克斯頭燈的微小光暈。小光點沒有任何動靜,或許才過了不到一分鐘,感覺卻像是永恆一樣久。」《赤手登峰》華裔美籍導演金國威亦為該文攝影師。

■為探險而生者其最終命運可得而知

艾力克斯日復一日茹素、健身,居於車上無定所已近9年時光,只為四處探險攀岩。他性格內向不喜多言,而攀岩界一群朋友已逝者二、三十,留下生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大家心知肚明,忍不住提起時小心翼翼,在艾力克斯準備最終挑戰前夕,又傳來有「瑞士機器」之稱的攀友烏里‧斯特克(Ueli Steck)在喜馬拉雅山區攀爬意外過身的噩耗。艾力克斯女友珊妮‧麥肯賴斯(Sanni McCandless)聞訊相當激動,她早已無數次「預習」體會遺孀的悲痛,下一個未亡人會是她嗎?

艾力克斯曾明確表明,自己沒有為任何人延長壽命的義務,他認為歷屆女友不論如何擔心他的安危,即使他發生意外了,她們也會另找新男友,繼續過日子,珊妮也不例外。他閱讀涉獵杜斯妥也夫斯基等文哲著作,自認:「每日每人都有死亡的可能,只是無保護攀岩將這種可能性更即刻迫切地呈現在面前。」即使外人眼裡看似冷酷,但也點出地面的牽絆,與山壁上直衝雲霄的理想,仍在冒險者的周遭互相撕扯。

艾力克斯認為與人建立緊密關係常常有時,但攀岩實為機不可失,攀岩在他心中分量無人能及。某次珊妮放繩時手誤,使他摔下山壁骨折。他獨攀7年以來從未受傷,交往後便接連出意外,訝然之餘不免大為光火,一度欲分手。艾力克斯長期雙人攀登搭擋兼摯友湯米˙考德威爾(Tommy Caldwell)也憂心忡忡,他認為親密關係需要卸下武裝,不利於打起十二萬分精神的徒手攀岩,艾力克斯這次壯舉,或因女友的出現而有隱憂。

名滿天下的攀岩者難得在鏡頭前娓娓道來,使觀眾一窺其內心深處,此切入點可謂另一位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慧眼獨具,將向來小眾的戶外運動拉進觀眾聚焦點。艾力克斯說,偉大成就或幸福順遂都不錯,但兩者似乎無法並存,非關優劣,端看個人取捨。隨後他天未亮就出發,避免日頭曝晒影響攀岩,其心之所向不言而喻。

■這個男人用溫存的目光看著連綿萬重的群峰

艾力克斯已歿父親查爾斯‧霍諾德(Charles Honnold)熱愛旅遊,並為他奠定攀岩基礎。尚在世的法語教師母親狄德麗‧沃洛克-霍諾德(Dierdre Wolownick-Honnold),自是擔憂其子人身安全,卻不忍因生命問題剝奪他的理想。母親深知他為攀岩而生,某種程度上比女友更了解他的心意。

艾力克斯爬遍世界奇峰,回到地面時,以不菲收入成立非營利基金會,幫助當地社群架設太陽能發電板,以行動告訴當地人他們家鄉有很棒的山。他自身開銷卻是節約,每日奮筆疾書沒有任何一句贅言的攀岩日誌,尤以酋長岩的每處細節為要,心無旁騖挑戰山峰、直面生死,自豪於「就像星際大戰的絕地武士拔出自己心愛的刀」。

在艾力克斯正式攀爬時,有兩則筆者很喜歡的插曲。其一是極為考驗身體耐力的第19段繩距之「怪獸大裂縫」(Pitch 19 Monster Offwidth),他將手臂和半身擠入嚴密夾縫中施展出擠塞技法(Jam;將身體的一部分塞入岩縫,藉裂隙之磨擦力向上爬)。第26段繩距之「耐力角」(Pitch 26 Enduro Corner) 的背向後倚側拉技法(Layback;利用手腳對岩壁側推的反作用力向上)。其二則是他爬到第14段繩距之「空石片」(Pitch 14 Hollow Flake)前,碰到半山腰上不知名攀岩紮營者。有些攀岩者會將攀程分為數天,於適宜駐歇之凹陷處紮營,或直接在岩壁上懸崖吊帳。只見該位同好身著粉紅色獨角獸連體裝(睡衣?)從睡夢中驚醒爬起,與路過的男主角偶遇,相視山腰間,脈脈不得語,然後不無尷尬地擦身而過。超現實的喜劇橋段,引來攝製團隊(應該也包括後來的全球觀眾)一陣詫異與駭笑,忍不住道:「這奇人異士到底是誰啊!」

■迄今為止走得最險的一步

本片攝製團隊幾乎都是攀岩家或戶外攝影工作者,明瞭此次拍攝工作艱辛異常、不同以往。如何於不打擾男主角的情況下拍攝?埋伏不明顯岩壁據點取景、在地面上長焦距抓拍,導演與夥伴們懸吊高空親自操作攝影機,不光男主角本人,工作小組也是危機四伏。雖說攝製團隊已是《國家地理》雜誌的老牌攝影師,在過程中亦不免心如刀絞,五內如焚!甚怕自己成為男主不小心葬身谷底的見證者,或更糟糕百倍的──成為影響人家分心的肇事者……某位攝影師在實拍過程中,心驚膽戰過度,常偏過頭去不忍卒睹,並發誓這樣的拍攝休想再有下次。

然而攀岩的險阻並非只有天候狀況、自然環境、時勢運氣或本身體能,鏡頭前曝光後名利的誘惑,也腐蝕攀岩家的戰鬥精神。攀岩界老前輩與艾力克斯間惺惺相惜閒聊,謂攝影團隊不應影響攀岩家淡泊之心,是為挑戰而寧靜致遠,並非作秀而譁眾取寵,男主角深以為然。具體呈現在他綁繩勘查路線時,通過極度困難的第23段繩距之「抱石問題」(Pitch 23 Boulder Problem),屢次腳下一滑,若當時無繩,則勢必粉身碎骨。細看之下,他每一步其實很穩健,為這個計畫準備經年,事前多次探勘每段繩距的最適位置,每次起意無護獨攀挑戰,稍覺不對便果斷放棄,絕不遷就攝製。艾力克斯的萬全周到與莽夫的逞能涉險有別,他盡全力作偉大而非依憑幸運的攀岩家。

正式挑戰的片段僅占約20分鐘,觀影者無不屏氣凝神,大概只有筆者不為男主角緊張?因為他坦率表示自己「正在享受人生最美好的一天」,筆者心想,即使為了探索而跨出福禍未測的一步,有幸觸及人類無盡的可能,就算這麼滑落萬丈懸崖,對他而言,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名與高山俱不死,秋風先瘦攀山客

《國家地理》雜誌2014年1月號中,馬克‧希諾特早有另一篇陪同艾力克斯前往阿曼(Oman)北部穆珊旦半島(Musandam Peninsula)的親歷撰文〈絕壁任務〉(金國威亦為該文攝影師),文中謂:

突然有個漁夫停下腳步,指著高聳的峭壁,開始大叫。艾力克斯正在我們上方300公尺處沿著岩壁往上攀,看上去小得像隻螞蟻。這群都姓阿托烏利的漁民簡直興奮得不能自已。

「他們在說什麼?」我問我們的翻譯。

「很難解釋,」他答道:「不過基本上,他們認為艾力克斯是個巫師。」

我懂他們為什麼這麼想。即使對我而言,艾力克斯的攀岩功夫都超乎想像。

走筆至此感慨萬千,反觀台灣社會價值觀,對神所創奇險山巒多呈現「入山可能有殺身之禍」的未知恐懼。如惠筆者良多的登山家版主「城市山人」註撰文〈台灣封山史:過去、現在與未來〉指出:

台灣人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但我們在登山活動上的發展時間除了不長之外,還受到近代原漢衝突、保守政策的影響,故尚未產生兼顧自由及安全的完善體制……而2019年1月時,知名登山者「GiGi」吳季芸山難事件,更是讓山岳議題的討論熱度升至新高……再者,媒體報導一味強調搜救費用,以片面資訊引發爭議,卻無助於改善體制,徒增大眾敵視戶外活動的聲浪。……政府固然考慮安全而不開放山域,但一個真正對戶外活動和觀光保持正向態度的國家,如瑞士、美國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諸國,應酌量為之修改法令,而非一味抹煞國人培養冒險精神、親近土地的機會。殊不知,除了建立人與土地的情感,登山活動的另外一面就是鍛鍊意志、控制風險和獨立思考,增強體力、自信的同時,不失為重新認識台灣歷史和滋養年輕世代心靈的良方。我們有句俗諺正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個不鼓勵冒險的國家,不會有好的未來,對我們這個四面環海、天然資源匱乏的小島更是如此。

令人心有戚戚,尤其在我們這將安分活著視為最高圭臬的島,生命與冒險這兩者看似相生相剋,卻進而彼此支援形成良性循環的無限可能,是否仍在雲深不知處呢?

至於2017年6月3日當天上午,曾被阿曼人認證為「巫師」的艾力克斯,末了是否平安完成此一嵯峨壯舉,若能畢其功於此役,又會是何等心境?是欣喜若狂,還是平淡如常?為了避免擾亂艾力克斯心緒而暫時離開,仍忍不住於破曉駕車途中哽咽的女友,是不是能等到他平安賦歸?酋長岩質地冰冷光滑,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單體花崗岩,令人宛如行走在玻璃之上的「搭便車路徑」(Free Ride),被評定為極難的5.13A路線,此番驚人的無保護單獨攀岩創舉,可說前無古人,也許後無來者。本片會讓觀眾共睹如在側,神所創的自然律──地心引力,是如何在人類極限運動攀岩史上成全了這位膽大心細的攀岩家。

註:強力推薦「城市山人」另文〈「Free Solo」赤手登峰:一篇反思台灣戶外環境的電影觀後感〉,是筆者心目中最佳本片影評,沒有之一。

*****

■何謂Free Solo?

「Free Solo」,首字本意為「free from protection」,「free」作「無」解,非一般誤譯之「自由」;次字「solo」作「單獨」解,全義即無保護單獨攀岩。在無任何安全輔助裝備下(故絕對處於無繩狀態),藉自身力量完成攀岩,是攀岩方式中危險甚鉅者。

攀岩界中,與「Free Solo」相似的另一相關語彙「Free Climbing」,語境與前者有所差異,非指攀爬時處於「無繩」狀態,而是不憑藉繩索或其他輔助器械牽引身體向上(若利用器械施力攀爬則稱為「Aid Climbing」,但插入器械如岩釘於岩縫等行為易破壞自然環境)。所有道具僅架設來防止摔落之用,主要攀爬方式全憑尋找自然形成之可供施力把手、踏足點(故更加保護自然環境維持原貌,技術要求越高),為有保護的徒手攀岩。

*****

電影中的獨步孤仞《赤手登峰》(Free Solo)

導演:金國威(Jimmy Chin)

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

主角:艾力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

FacebookTwittergoogle_plusPinterest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12期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http://app2.atmovies.com.tw/photo/ffen47775622/,擷取日期:2019.09.29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