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39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108課綱,新學期新希望?3-3
教育二十年更改,初心不改
作者 / 吳德祥

【編按】你家有小一、國七和高一新生?那麼這個新學期,就開始用108課綱上課囉!新課綱發展主軸是「核心素養」,我們邀請高中、國中、小學三個教育現場工作者,告訴你如何在日新月異的教改中安靜心、存盼望。

「再過幾天,就可以上中班了。」快上中班的女兒常常如是說,天天數著日子,期待之情溢於言表。身為父親的我,自私地不希望她長大,即便這是不可能的事。滑著手機看新聞,國中生的會考結束,緊接而來是高中生的指考。現在莘莘學子每個階段的學習與升學壓力,跟我當年「一試定終身」的聯考時代相比,真是有過之無不及。

1994年4月10日民間團體發起大遊行,成立四一○教改聯盟,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與制定《教育基本法》等訴求,為後來的教育改革定調。自彼時到2019年的今天,已經歷經整整25個年頭,九年一貫、開放師資多元化、建構式教學到最夯的翻轉教育、乃至108學年度正式上路強調學生素養的108課綱,在在顯示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但是,我在教育現場看到的,卻不是這麼美好。2000年,我仍是初出茅廬的教育工作者,面臨九年一貫如火如荼實施,取消統一部編本,改為一綱多本「教科書鬆綁」,有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教學觀摩和忙碌的教學研習。到今天,十二年國教改革浪潮來襲,我雖不如當年活力充沛,卻累積更豐富的經驗,坦白說,對於改革的目標設定仍抱持著懷疑。

我們暫且放下那些很繞口的教育專業術語,回到一切的出發點:為什麼要有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深信的是,教育可以讓孩子脫離無知,學習成為一個「人」各項具備的條件。

姑且不談諸多深奧教育理論,按發生場域將教育簡單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孩子第一個教室是家裡,第一個老師是父母或家人,在人格養成的最初階段,家庭教育實在太重要了!等到孩子上小學,接受正規教育,一直到22歲大學高等教育完成,學校教育生涯不過短短16年而已。接著進入社會,還有更漫長的學習歷程。嚴格說起來,學校教育只能做為人一生的一小部分,不可能取代家庭教育,也無力替代社會教育。我認為,學校教育必須正確了解自己的功能與能耐,才不至於無限膨脹自我,以為學校教育是萬能的──想在孩子離開校園前,把孩子裝備成無敵超人,面對所有挑戰都能屹立不搖?答案是:不可能!這樣的想法不僅無知,而且驕傲自大。

教育當局曾喊出各式各樣的口號:快樂學習、降低升學壓力、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素養導向……等,聽起來實在非常光明美好。但我在教育現場看到的真實狀況是:因為要快樂學習,所以部分家長在國小一年級、二年級常要求老師不要對孩子太嚴格,不要太過要求孩子這個、那個,開心就好,孩子的情緒勝於一切……。但是到了中、高年級,赫然發現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於是開始病急亂投醫,甚至找補習班補救。

我常常苦口婆心告訴家長,學習沒有捷徑,必然是一步一腳印,辛勤揮汗,最後方能歡呼收割。沒有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這些老生常談的道理,現在已然不是顯學了。

另一種常看到的情況是,家長以為孩子只要去上學,所有學習就「必然」「一定」有所成長。他們忘記人有惰性,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盯,回家後家長若是沒有參與、關注,甚至不看聯絡簿,如何要求孩子按時寫功課、讀書,甚至複習功課呢?成績上有好表現,那更是奢談了。

教育改革成功與否,原因很多。我認為,如果主政者、教育單位、家長和整個社會觀念無法互相配合,基本上都將功虧一簣。我國很鍾情北歐的教育制度,也師法英國、美國的制度,但我們忽略了台灣的國情乃至家長,真的可以接受那些國家對社會、家長要求的責任與義務嗎?我們可能連皮毛都沒學到,只學到表象。

我們的教育改革充斥著一些根本的矛盾:要孩子快樂學習,卻無法接受那些在學校真的很快樂卻成績不好的孩子;要降低學習壓力,卻幫孩子安排行程滿滿的補習,深怕他們輸在起跑點;要打倒明星國、高中,卻又希望孩子以後都是台清交;國中、小不能排名分班,為何大學有第一學府、第二志願?我們豈不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呢?

108課綱實施前夕,我千頭萬緒、深感無力。我只是千萬教育工作者之一,深知自己無力改變大環境,但更深知,上帝給我這樣一個職分,我就是默默地、認真地,在執教的每一天盡我的本分。不管教育改革如何改,唯一不改的,就是在課堂中的分分秒秒,教導每個孩子該知道的知識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學習路上不要太過順利、不要輕鬆度日,要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願上帝帶領她的一生,如此吾願足矣!(作者為桃園龍潭國小老師)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23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