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4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108課綱,新學期新希望?3-1
選修課程,對台灣學多點感應
作者 / 林秀珍

【編按】你家有小一、國七和高一新生?那麼這個新學期,就開始用108課綱上課囉!新課綱發展主軸是「核心素養」,我們邀請高中、國中、小學三個教育現場工作者,告訴你如何在日新月異的教改中安靜心、存盼望。

從擔任教職第一天即不曾間斷思考:為何「台灣學」(以台灣為主體的學問)在台灣的國民教育階段如此遙遠?如何讓莘莘學子在斷裂與空白中有萌芽的可能?

這樣的問題問到多年後的此刻,大多時候,總是不甘心被制度與教材內容綁架,唯一的方式就是讓自己多累一點,從社團入、舉辦研習營、找講師演講等方式著手。想從高中端自主發展台灣學,必須抱持「有做就有機會」的心態,多年來總是這麼在夾縫中求生機。

在108課綱的變革中,學生選課多了選修的機會,這樣的機會也成就了一位老師的「台灣學」教學嘗試。當大夥還在觀望這制度時,我便尋思如何搶先試辦台灣學的多元選修課程,擬定可以行動與想像的目標。過程當然五味雜陳,5年前學校還在試辦階段時,規定若選修人數不足,所開的課就會倒班──無論是課程不好、師資不好,還是內容學生無興趣。這樣的制度,對高中端的師生都是挑戰。

一般來說,若教師鐘點數足夠,還有什麼誘因可以讓教師付出額外心力設計選修課程?再者,學生選課就像顧客買不買單的市場導向,學生會評估這是營養學分嗎?是對自己大學進程有利?還是多一堂體育休閒的概念?這都是前導時期一直發生的狀況。若沒有充分整體規劃,以及對新課綱推動與實施的信心,就會不信任教育體制,更別說能夠以台灣為主體盡一份心了。

然而,若多元選修能夠成功執行,我對教育的想像絕對是樂觀的。因為,終於有機會打破只有紙筆測驗的訓練模式,學生在選修中也擁有自我探究的可能,甚至朝向專業專精思考。長年思考教育的專家認為,當制度改變,人的思考模式也會隨之改變。藉著選修課程的啟動,若能讓教師與學生的學習動能擦出火花,這絕對可促進台灣發展與現代文明進步。

教育何止是百年大計?制度的改變與推動,需要時間的歷程及實作後的後續關注。就我個人開課經驗而言,5年前推動「異人的足跡」課程,核心是大航海時期台灣與世界的對話,目標是破除獨尊華人世界的歷史史綱。18週的課程中,搬出教育現場相當陌生的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巴克禮(Thomas Barclay)等人的故事,將他們的日記作為閱讀文本。學生分享修課心得時,敘述台灣在航海時期如何開啟那一條與世界接軌的道路,是那樣神聖與神祕。

在多元選修課程中,讓年輕學子爬梳教科書以外的素材,是很過癮的實驗。從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觀察來看,在通向未來的進程中,各領域都是年輕人發展的機會,若能在青春歲月的學習中,對自己土地的故事多一點深層的感動與感應,不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的責任嗎?

誰說學校只有考試?是誰把學校變成只有考試?在多元選修的挑戰下,教師需要試著從教育的角度重新釐清工作價值,學生也應該擁有探究自己性向的機會。然而,大多數保守的校園會不會只是換換課程名稱,偷偷行加強大考考科之實?或者仍然在主流熱門科系打轉?這些都會扭曲多元選修的初衷。想想人類未來面臨的課題,若沒有在教育階段開始思索如何因應,會是災難啊!這已經不只是選修議題而已,而是永續生存的大哉問!(作者為台南女中國文老師)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23期

照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