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8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古韻仍新】〈天堂就是咱祖家〉
與主親近永同在
作者 / 李佑生

聖經見證,有一群人因著信,雖是眼不能見,卻盼望永生神經營建造、有根基的城;雖然未曾到過,卻羨慕一個在天上、更美的家鄉。他們以一生見證這信仰,如今成為雲彩,激勵著今天仍跟隨主腳蹤、奔跑天路歷程的人們,並且在那裡恆心等候(希伯來書11章)。

由亨利埃塔‧布萊爾(Henrictta E. Blair)作詞、威廉‧詹姆斯‧科克帕屈克作曲的〈天堂就是咱祖家〉便是以此為主題的詩歌。論到作詞者「布萊爾」,據信其實是美國盲人詩人芬妮‧珍‧克羅斯比(Fanny Jane Crosby)眾多筆名之一,一生創作超過8000首詩歌的芬妮女士,使用了超過100個筆名。

如若這是芬妮女士的作品,那麼這首詩歌的意境就更耐人尋味了。她自幼雖然失明,因信所見的卻較一般世人更加靈明。第一句歌詞「天堂就是咱祖家」,表明了聖徒在地上寄居的身分。我們仰望的,是天上的「祖家」,因為有這家鄉,我們在世界的日子不過是寄居的,要緊的是,有一天「聖徒到彼見天父」。

也因此,「死失到尾無權勢」,對基督徒而言,死亡不再能轄制我們、使我們恐懼。我們屬血氣的生命,已經因信與基督同死,現在活著的,是藉基督的恩典而得的生命,對基督徒而言,死亡不再是罪的工價,所持定的是神在主基督耶穌裡的恩賜──永生(羅馬書6章23節)。

因此,生理定義的死亡,不過是屬肉體生命的結束,「親像暗冥若過去」。重要的是死後「愛歸去與主無離」,切慕與主同在。對基督徒而言,離世反而是與主更親近、永遠同在,是可欽羨的。

再者,今日我們在世,有何可誇、可眷戀呢?「世間萬項是空空」,虛空是傳道者看盡日光之下的貧富智愚、愛恨情仇所得的結論。聖經不要我們聚焦這些,乃要我們望向無限永恆「天堂大福是無限」。這不是精神勝利式自我安慰的空話,不是在這世上看不著盼望因而寄情飄渺虛無,乃是定基於聖經的見證。我們有聖靈的同在為這基業的憑據(以弗所書1章14節),我們靠著聖靈得以結出果子作為信心的明證(加拉太書5章17~25節)。

感謝主,那句「彼等我」是何等寶貴的應許、安慰,也表明了我們今日在主裡的確信,雖在這幽暗的世界,卻盼望那光明國度;雖在這悖逆的世代,卻盼望父的旨意成就,在地如在天,這是我們因信所說的話、所走的路、所做的見證。

為那等候眾聖徒、預備天上居所的父,我們戮力奔跑這條屬天道路,靠的不是自己的意志、血氣,乃是主的呼召、能力,乃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腓立比書4章13節),直到來日:「站彼親密相交陪,久長福氣永不廢,聖徒站彼同聚會,彼等我。」與主基督同在、千萬聖徒歡聚,實在是好得無比!

〈天堂就是咱祖家〉

1.天堂就是咱祖家,聖徒到彼見天父,

死失至尾無權勢,彼等我,

親像暗冥若過去,煩惱成做大歡喜,

愛歸去與主無離,彼等我。

2.世間萬項是空空,交陪疼痛若眠夢,

天堂大福是無限,彼等我,

河墘真光大普遍,聖城內面人欣羨,

咱的信仰當著現,彼等我。

3.眾天使彈琴的聲,攏是讚美主聖名,

皇宮就是王的城,彼等我,

站彼親密相交陪,久長福氣永不廢,

聖徒站彼同聚會,彼等我。

(複歌)

彼等我,彼等我,

彼有活命樹在茂盛,彼等我,

死失到尾無權勢,天堂就是咱袓家,

聖徒到彼見天父,彼等我。

※歌詞取自1964年聖詩,資料參考《聖詩史源考》基督是主音樂叢書。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73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