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0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從以弗所書看教養兒5-4
如何愛悖逆的兒女
作者 / 彭彥華

我們已經講完理論的層面,接下來我想談一下實際應用的層面。我要用以弗所書的幾段經文來作例子,看看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對恩典的認識,是如何影響我們教養兒女的方式,同時我們也會看到以弗所書的其他經文,可以如何應用在教養兒女上。

■對兒女的悖逆不用太驚訝

首先讓我們好好讀這段經文:「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然而,上帝既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2章1~10節)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原本都是死在罪惡之中,若不是神拯救我們,我們至今還是與悖逆之子一樣,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喜好的去行。這段經文也說,我們的得救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連我們的信心也是上帝所賜的,我們的行為完全不能使我們得救。只有當我們蒙恩得救之後,我們才有能力行善,而且我們的善行也是上帝的工作,是上帝預備叫我們行的。

這段經文跟教養兒女有什麼關係呢?首先,我們從這段經文可以知道,我們的兒女打從一出生就是死在罪惡之中。兒女們很可愛,但他們絕對不是完全純潔、無罪的小天使,他們跟我們一樣,都是承襲亞當罪性的後裔,他們一出生都是隨從肉體的喜好去行,是抵擋上帝的可怒之子。

因此,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小孩表現出自私、愛發脾氣、自我中心、不順服父母,或是不喜歡來教會親近上帝時,我們實在不需要太過驚訝。我們不需要覺得他們怎麼會這樣,一點都不像是基督教家庭的小孩,質問著為什麼他們不能順服父母、愛兄弟姊妹、犧牲捨己,為什麼他們不像別人的小孩一樣那麼乖巧聽話,然後我們就開始大發脾氣,甚至嚴厲地責備和體罰他們。

因為這段經文已經告訴我們原因了,他們之所以會這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隨從肉體的喜好去行。當然,我們應當管教小孩,也應當帶他們或鼓勵他們到教會,但是只有當上帝施恩重生他們,他們才有可能真正改變,他們才會真正認識上帝,並打從心底順服父母、彼此相愛、犧牲捨己。

■無條件愛我們的兒女

作父母的可能會試圖用一些獎勵或處罰來讓兒女聽話,但是若我們希望自己的兒女得救、有真正的善行,我們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幫助他們認識上帝和為他們禱告,因為只有上帝能拯救他們和改變他們的生命。

另外,這段經文也告訴我們,我們要避免律法主義式的教導,不管我們的兒女有怎樣的好行為,這些好行為都不能叫他得救和賺取上帝的愛。所以我們在教導兒女時,不要滿足於看到他們有好行為(例如聽話、會背經文),而是要仔細觀察他們是否打從心底真正認識上帝和愛上帝。與此同時,我們對兒女的愛,也不應該是取決於他們是否聽話(我們很容易這麼做),而是應該無條件地愛他們,就像神無條件地愛我們一樣。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 第3457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