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03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台灣森林事典(下)
林業新契機
作者 / 廖靜蕙

■台灣須強化人工林經營管理

天然林不砍伐的前提是人工林要養好。為了回應台灣林木自給率過低的現象,農委會林務局啟動「林業經濟振興策略計畫」,未來國有地人工林將採取小規模帶狀疏伐或擇伐,以促進森林健康為主,疏伐的林木則供經濟利用。

依據第4次森林大調查結果,我國森林總面積達219.7萬公頃(含金門、連江縣),森林覆蓋率為60.71%。其中闊葉樹林143萬3843公頃,占65%;針葉林30萬1003公頃,占13.7%;針闊葉樹混淆林計17萬2186公頃,占7.8%;竹林計13萬2607公頃,占6%。「林業經濟振興策略計畫」以公、私有林,例如早期透過農地造林、全民造林、平地造林、短伐期經濟林等計畫拓展的獎勵造林地(共8萬公頃),以及國有林租地造林;經濟林則發展認證制度,讓消費者取得合法木材製品。

台灣私有林13萬6555公頃,林農平均擁有林地都在3公頃以下,獨立而分散,難以擁有經濟規模,因此朝精品化發展。例如一些木材DIY工坊,讓民眾認識台灣生產的林材。此外,台灣已有4個林業合作社,將數十位林農集合起來,委託專業經理人管理,得以向政府要求技術支援及相關獎勵輔導,並朝永續的林業FSC認證努力。

以永在林業公司為例,與屏東林農合作成立合作社,總面積約900公頃,以成長快的相思木闊葉林為主,計畫以10年為輪伐期。這與紐澳的營林方式類似,其林業公司約有2000公頃面積,林地中間有工廠,分20年輪伐,每年砍100公頃。

台灣的獎勵造林因存活率的限制,生長空間受限,無法長成大徑木,但小徑木仍有出路。這些疏伐後的木材,假設每年輪伐2%林木,可使林木越長越好,中、小徑木可作成精品、板材拼接或生質能源。生質能源利用剩下的廢料,經過加壓處理,變成攜帶方便的塊狀能源。目前國際社會逐漸不允許燒煤油發電,很多工廠也考慮以生質能源取代燒煤油,讓國產材的利用多一個出路。

不過等待樹木成林需要時間,過程中林農需考量營生之計。「林下經濟」是這幾年熱門話題,包括林試所林下養蜂計畫,或林下種植咖啡、山蘇、養雞鴨,都值得嘗試。混農林業、林下經濟最終目的是營林,能不能達到目的有不同觀點。

♦國有林經營生態系,疏伐木發展產業

另一項政策則是針對林務局在林班地造林的「人工林經營方案」,農委會訂下5年從1%不到的林木自給率提升到3%,也就是自產18萬立方公尺國有材,預計2016~2020年累積2200公頃、材積累積11萬立方公尺。此項計畫將針對日治時期引入的1萬1000多公頃柳杉林,以維繫健康森林生態系為目的疏伐,增加陽光穿透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砍伐下來的柳杉木,期待替代日本進口的柳杉木,減少碳足跡,也增加國有材可見度。

兼顧生態系的台灣林業,以穩定供應料原為主,從柳杉木開始建立產業鏈,當一家廠商不斷有柳杉料原進入業者工廠,就可打造一條生產線。林務局已委託台灣大學在北中南東成立4個團體,包括伐木、製材、販賣及中間產業如家具設計,之後由政府提供平台,販售國有材。如此就可建議業者改使用國產柳杉,翻轉這項產業。

♦雖是人工林,仍可經營森林生態系

「林業是在一瞬間使用樹木生命的產業。」日本林業家速水亨訪台時如此形容,樹木長了千百年,瞬間就被我們取用,必須慎重使用,林業經營須奠基於其他生物也能生存的條件下。這幾年發展新林業的聲浪不斷,並且不再視木材生產為主力。森林生態系提供的服務,還包括糧食安全、涵養水源、減少土石沖蝕、維護生物多樣性及文化等不計其數。國際間已發展方法論,透過產值的估算,例如涵養水源創造的數百億效益,或透過認證,讓森林的價值將更有感。

國內法正林權威羅紹麟學以致用造林近40年,證明經濟林經營可與生物多樣性連結。他以多層林相分區、分物種經營生物多樣性,種樹涵養水源。光禿乾旱的土地先種樹,接著營造底層植被,環境逐漸穩定,生物多樣性就回來了。這兩年,即有研究人員在他的森林裡發現石虎的蹤跡,代表著人工林也可以孕育穩定的生態系。

農委會計畫承辦人員黃志堅表示,林農可選擇生態系頂端物種,例如以老鷹當作保育及生態系監測物種,經營老鷹喜愛的環境,如筆直巨大的樹木,枯立木不要砍,當老鷹搬來住,意味食物鏈成員逐漸來了,清點老鷹數量就可知道生態系狀況。又例如以水鹿為目標,就經營草生植物及水鹿喜愛啃食、磨角的樹種。這比種光臘樹復育獨角仙更具生態系概念,因為獨角仙並非頂端物種,缺乏天敵抑制,數量過高反而害慘光臘樹。

♦像司馬庫斯一樣思考

自古以來,人類發展脫離不了自然資源利用,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天經地義,只是現代化過程中,人口往都市集中,逐漸失去與自然資源的連結,但是山林資源隨著四季生長的週期未因此中斷。長久以來,政府以保育之名,限制部分山林資產的利用,使得島上善用自然資源的高手毫無用武之地。例如馬告、愛玉、山肉桂這些台灣森林的原生植物,原住民族千百年來已發展一套精采絕妙的利用方式,卻因傳統領域與國有林高度重疊,使得採摘野菜、菇菌、林木果實、種子、藤類這類日常生活使用的林產物,也得受限於《森林法》,不但申請不易獲准、曠日廢時,也使歷經數千、萬年孕育而生的山林知識逐漸流失。

2016年農委會林務局依據《森林法》預告《原住民族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草案,一旦公告施行,原住民即可基於傳統文化、祭儀及自用目的,於國、公有林中合法採集森林產物。「對原住民很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土地農耕、狩獵、漁撈、採集,這些是我們在部落重要的經濟活動。」原住民族委員會代表表示,原住民最懂山林智慧,對山林資源的利用不會過量,因為祖先傳承了如何經營山林的智慧。位於新竹尖石鄉的司馬庫斯就是典型的代表。

部落裡保有泰雅族的傳統穀倉,傳遞著泰雅族的生態智慧,為了防止水淹、老鼠偷糧食而架高,並在接榫處以倒置的碗狀阻止老鼠爬上去。穀倉裡堆放著小米,可以保存5年,不過這當中必須每2個月帶到陽光下曝曬。部落仍保留6個傳統小米品系,並以公田種植,這些小米各用來搗麻糬、釀酒、當主食。

Koraw自然生態公園將獵場劃出2/3保育豐富的森林物種,成為動物樂園。穿梭在Koraw,微風徐徐,鳴禽走獸的聲音繚繞;夜晚走訪,在部落解說員導覽下,仔細尋找飛鼠的蹤跡,傾聽山羌的呼喚。「分享」在部落是文化,族人打獵的成果切塊後彼此傳遞,每個人都得飽足。

20多年前發現的巨木群,沿途步道經族人整理維護,提供旅遊或生態導覽,全長約5公里的步道,適合花一整天時間細細體會。抵達巨木群後,拜訪這群在地球上屹立千年的天然好夥伴,聽聽部落發現巨木群的故事,中午則在巨木群陪伴下野餐;稍作休息之後,再循原路走回部落。

部落採共同經營,提供34位族人固定薪資。看似比不上都市,卻多了來自森林的撫慰及部落族人的團契生活。部落也成立學校,提供中餐、照顧兒童,共同守護部落的孩子,讓部落成為宜居的山村。族人在此生根茁壯,珍惜自己的土地,疼惜自己的孩子,為部落重新詮釋意義和價值,正符合國際間倡議的重返里山的願景。

♦保育並非完全不利用

森林生態系是需要保育的對象,但保育並非完全不利用,越來越多證據說明,靠近聚落的山林,因為人們適度的經營,增加透光度,反而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正當日本、奧地利等國家積極活化森林、增加生物多樣性,並將廢棄的林產物製作成木質顆粒取代進口能源及核電,台灣新林業才剛起步。到底台灣森林該怎麼利用最永續?我們是否該回歸里山資本來替代進口能源與糧食?在全球迎接森林日之際,台灣社會應該好好思考這些問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5期

照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