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79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基督徒論政治神學3-2
作者 / 王文基

【編按】本文擷取聖經觀點,對應當代政治實況,內容精實豐厚,極富基督徒作公共神學思辯,本專欄將分三期、一週刊登一篇,與讀者分享。

5.先知政治學

舊約篇幅大半以上都是跟以色列王國歷史相關的故事,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多數都是惡貫滿盈的人性醜陋及惡性循環的敗亡歷史。事實上,沒有多少人能夠輕輕鬆鬆地讀舊約,不是感到心驚膽顫,便是覺得匪夷所思!甚至很多人一知半解地以為聖經都是在寫好人做好事的勵志小品或故事,殊不知根本不是這回事。

聖經像一面「照妖鏡」,如實呈現出人類歷史中的種種傷風敗德,人間現實遠離上帝的心意何止千里之遙?當然,舊約顯明的惡行多數以政治處境作為背景,而上帝從來不是用什麼超能力或法術把人間政治立刻變好,而是差派「先知」向君王與臣民傳達上帝的審判與拯救的行動,就算「醜話說在前面」,現實中還是懶得理上帝的人占了多數。

「先知」在舊約時代也算是公民參與政治的先驅。先知都是平民老百姓,不是什麼達官貴人,被上帝選召,而以話語臨到他們當中,就要順服並忠實地向政界宣講,這份差事一點都不好當;不僅「吃力不討好」,還會惹來殺身之禍而死於非命呢!縱然如此,「先知」的生命與角色卻反映出上帝國度的政治特質,我試著以兩方面來說明:

第一,先知的順服乃上帝國政治主權的最高境界。耶利米書反映了最佳例子:「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1章4~8節)真正的先知乃是宣講上帝的話,而非個人政治評論;先知對上帝的全然順服,彰顯政治的最高理想及主權運用最恰當的模式,這些都是人間世俗政治無法相比的,誤用與濫用權力正在於此。

第二,先知的話語乃在乎警戒後在愛中挽回。先知傳講上帝的審判,但亦宣告上帝愛的挽回,例如:「你們這背道的兒女啊,回來吧!我要醫治你們背道的病。看哪,我們來到你這裡,因你是耶和華──我們的神。」(耶利米書3章22節)我們可以想見上帝國的政治並非以霸權制服他人,乃是以愛來挽回罪人;而先知就在宣講中跟上帝上了這門政治學,你有學到了嗎?

6.愛的政治學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政治」,我想可能是「髒」這個字了!換言之,大多數人對政治的基本印象都沒有什麼好感;但奇怪的是,總是有人前仆後繼地擁抱政治權力,並將此當作人生目標或理想。也許我們一直以來被政治醜聞嚇怕了,以致一想到「政治」就無法對它構造出美好的境界;王道的政治、有理想的政治家……這些似乎都是遙不可及的,真箇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人世間的政治用「髒」字來形容,那麼上帝國的政治,我想可以用「愛」這個字來形容,上帝之子耶穌基督帶給我們另類的政治想像,祂所建構及實踐出來的是一種「愛的政治學」,值得我們細細思量。

容我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耶穌曾說:「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5章43~44節)過去我們聽到「愛鄰舍」跟「愛仇敵」都不曾聯想到跟「政治」有關,然而事實上這徹頭徹尾就是一種政治觀點及行動!我在這段話語中有兩方面的體會:第一,愛能夠面質政治的對敵。愛恨分明原是世人面對意識型態不同之基本反應,但是卻會流於表面化及選擇性的偏激,世俗政治缺乏包容力的關鍵正在此。耶穌以「愛仇敵」同質於「愛鄰舍」,根本上是一種顛覆性的政治行動,上帝國的政治以愛來面質鄰舍和仇敵,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政治涵養。

第二,禱告是因應逼迫的行動。我們都看過歷史舞台上,政治對敵之間鬥個你死我活的戲碼,逼迫異己的殘酷,成為政客們的家常便飯;相對於如此暴力的逼迫,耶穌卻以「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來反制,這是令人異常驚訝的行動!我們的心中疑惑著:「怎麼可能為逼迫我們的敵對者禱告呢?」我們總是以為禱告是用來滿足自己的,殊不知耶穌認為是需要以「禱告」來作為一種政治行動!透過禱告,我們相信上帝可能會化解那些逼迫之事,但也有可能在禱告中使我們能夠承受逼迫之事。

總而言之,耶穌所詮釋的「愛的政治學」,也是祂自身在這世界所實踐的政治行動,只有耶穌基督的福音能將這種面貌闡釋得淋漓盡致。

7.十架政治學

新約聖經所呈現的政治局面,反映了當時羅馬帝國中猶太人與外邦人的互動及其張力,我們今天在閱讀及默想聖經信息時,也不可能忽略其中所蘊含的政治意涵。聖經學者也曾提醒我們從「政治」這個角度切入聖經詮釋,將會看到新約敘事中更寬廣又真實的層面。以四部福音書為例,其敘事的高峰皆是逐步引領讀者聆聽、回憶、並思想基督的「十架受難」與「復活事件」,而字裡行間亦透露出政治意涵的脈絡。也許我們過往太偏愛屬靈化「十字架」的註釋觀點,但是我們也得承認,那在當時亦真箇是政治事件,而且是非常的政治手段呢!

這樣的理解並非要對「十字架」在救贖與生命的意涵提出質疑,反而是希望回到有血有肉的時空處境中體會更整全的救恩含義。這些張力顯明在罪人與基督、人間政權與上帝國之間的較勁中。以路加福音為例來說明這兩方面:

第一,罪人不能明白基督的政治觀點。「在耶穌以上有一個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誚祂,說:祢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就說:耶穌啊,祢得國降臨的時候,求祢記念我!」(路加福音23章38~42節)這段敘事凸顯出兩個犯人的信心的不同,一個譏誚基督是假的王,另一個卻懇求基督在國度中記念他,這讓我們看到人沒有用信心是不能明白基督國度之政治觀的,這恩典的信心才使人經歷救贖。

第二,人間政權與上帝國有不同的政治行動。路加又提到:「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祂的衣服。百姓站在那裡觀看。官府也嗤笑祂,說:祂救了別人;祂若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兵丁也戲弄祂……」(路加福音23章33~36節)

我們清楚看到羅馬帝國下,十字架是個對罪犯羞辱、嗤笑及戲弄的政治行動,但耶穌基督卻在十字架上採取對罪人宣告赦免的政治行動,足以顯明上帝國的政治乃在於愛與憐憫的行動。十字架令人討厭的地方及其批判力正在於此,當人間政治遠離愛與憐憫的行動,十架的政治批判力便更加強烈!

8.門徒政治學

新約聖經除了將敘事焦點放在「耶穌」身上外,我們同時注意到耶穌的「門徒」亦是敘事中的關鍵人物。過往我們所理解的角度,多數集中在耶穌如何塑造一個門徒群體的屬靈生命品格,但如果我們仔細思想福音書的敘事脈絡,也許會發現耶穌同步在形塑門徒群體在「上帝國」中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就能體會到門徒所反映出的生命某種程度有隱含「政治」意涵。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這個門徒群體的互動、言語、行為、企圖、與目標……等方面,皆能夠從廣義的「政治」層面來詮釋,其中並可以看到「門徒政治學」。

馬太福音中有一個很好的例子能帶給我們一些反思:「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祂一件事。耶穌說:你要什麼呢?他說:願祢叫我這兩個兒子在祢國裡,一個坐在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馬太福音20章20~24節)我對以上經文有兩方面的觀察:

第一,門徒想的是擁有政治權力。這兩個門徒與母親來拜託耶穌的不過就是求國度中的權力,耶穌回應兩點:首先是他們不知道所求的權力是什麼,其次是權力背後的真正賦權是在於父神。

而且我們從敘事的最末「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弟兄二人」一事中,也看得出根本所有門徒想的都是「權力」這檔事,蠻膚淺的吧!

第二,門徒忘了要付出政治代價。我從耶穌的回答中看到祂用反問的方式,引導門徒思考「代價」的問題,不要只想擁有權力而不付出應有的代價。

當耶穌問「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的時候,那些門徒似乎未經深思便說「我們能」;這個「能」也反諷門徒其實太自我感覺良好了!耶穌真正要的是「肯定」而非「能夠」,所以祂補充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

苦杯象徵著代價,總意是凸顯出「上帝國」在乎的不是人間世俗的權力競爭,而是生命的犧牲奉獻與承擔苦難的代價,這種門徒政治學正給予人類歷史上的政治強烈的批判力。(待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52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095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