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39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蕾嫚. 葛博維的生命故事(上)
作者 / 梁家豪

《我們不是弱者》

原文書名/Mighty Be Our Powers

作者/蕾嫚.葛博維(Leymah Gbowee)、卡蘿.米瑟絲(Carol Mithers)

譯者/謝凱蒂

出版社/天下文化

■行過戰火的生命

傳道書的作者說:「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道書1章8~9節)這一番話不禁令人聯想到這一位生在耶路撒冷作王、享盡榮華富貴的傳道者,他雖厭煩,但何嘗不是嘗盡人生一切美好事物後才生發厭煩呢?

然而,對於每天生活在戰亂中、苟延殘喘活下去的人們而言,這一段經文則令人聯想到另一種極端且截然不同的意思——終日的火拚、死亡、強暴、搶劫、破敗,這些活生生血淋淋的場景不僅令人厭煩,而且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我們不是弱者》(Mighty Be Our Powers)是蕾嫚.葛博維(Leymah Gbowee)的生命故事。她是一位生長在非洲國家賴比瑞亞的女性,青少年起即在戰火中成長,然後她曾結婚、生養小孩、離婚、自暴自棄,而後參與婦女運動、復學受教、成為婦女運動領袖,這些無一不受到戰火的影響。

但這本書不僅是描述她這些經歷的自傳,也記錄了賴比瑞亞的女權發展歷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蕾嫚正是那一點期盼脫離戰亂枷鎖的星星之火,最後終於帶領一群女性乃至男性結束國家戰爭;在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紀中,這樣的改變真是叫人興奮!除了這精采的過程之外,我閱讀此書還有幾個原因。

首先,我想認識一位在時間上較接近現今的婦女運動家,好了解婦女運動最新的發展情形。蕾嫚就是可觀察的指標,她推動的婦女運動促使賴比瑞亞第二次內戰於2003年結束,而且她的努力在201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

再者,賴比瑞亞位於西非,生活在亞洲的我,對非洲的女權發展及女性普遍的處境相當陌生,這本書正好介紹了這兩方面。

其三,戰爭對國家、社會、經濟乃至世界的影響,往往是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也引起許多談論。但很少有媒體深入報導戰爭對女性的影響,媒體往往只捕捉婦女和兒童在戰爭時的悽慘情況以賺人熱淚。

蕾嫚的故事彌補我認識這方面的不足。她在意氣風發的年紀(17歲)遇上了國家內戰(台灣的青少年正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那樣的日子),隨後成為一名母親,有家庭、兒女需要餵養,平常的日子既遭受「壞男人」的欺壓,也受到「好男人」的教導與吸引,戰爭和男性對她成長的影響猶如附骨之疽,很值得我們探討。

最後,蕾嫚在書中多次提到她向上帝的祈求、她對信仰的反思、她對聖經經文的詮釋,以及她所做的「異夢」,並提到她推動婦女運動,是因為聽見上帝對她的呼召等,此外,她在推動婦女運動期間,也曾有機會在美國的東部門諾派大學(Eastern Mennonite University)學習。

這些有關信仰的描述頻繁地出現在書中,可見基督教信仰對蕾嫚有相當大的影響。然而,她在進行婦女運動時,卻能成功地讓非洲的穆斯林婦女與基督徒婦女一起合作,她是怎麼辦到的?引起我的好奇。

■以自由與解放為名之地

在了解蕾嫚的故事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賴比瑞亞這個國家。非洲是世界面積第二大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截至目前為止有62個國家,主要宗教信仰有傳統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蕾嫚出生的國家賴比瑞亞共和國(Republic of Liberia)位於非洲西部,19世紀初一些美國黑奴解放後,開始有計畫移居到這個地區,所以國名在英文中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

根據我國外交部提供的資料,賴比瑞亞的基督徒人口約40%、穆斯林人口約20%、傳統信仰人口約40%,官方語言為英語。

賴比瑞亞於2003年8月結束14年內戰後,由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但至今仍有衝突事件發生,例如:內戰期間流離失所者返鄉主張土地所有權,因而引發激烈衝突,以及西北部曾於2010年2月發生穆斯林與基督徒的流血衝突。整體而言,賴比瑞亞仍處於內戰之後重建秩序的時期,治安欠佳,首都以外的地區不適合從事旅行。

此外,賴比瑞亞的醫療水準及衛生條件均差,常見的傳染病包括瘧疾、痢疾、傷寒等,大部分地區的通訊、運輸、水電嚴重不足,尤其近期爆發西非首宗大規模伊波拉出血熱疫情,已造成2000多人喪生,可能超過台灣921大地震的死亡人數。

賴比瑞亞原是農業國家,年平均氣溫25℃,氣候宜人,全年都有降雨,適合農作物生長。戰爭發生前,全國有70%人口務農,但內戰期間經濟癱瘓,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以致於糧食無法自給自足。教育資源也遭破壞,2003年內戰結束後,全國文盲約佔總人口58%,失業率高達85%。

戰爭打亂了各種秩序,包括父母對兒女生活的掌握,心中叛逆的年輕人既無法繼續上學,對未來也充滿迷惑。

蕾嫚在19歲時與一位軍官丹尼爾交往,雖然發現對方有暴力問題而想結束感情,卻因著懷孕而繼續這段關係,並與父母的關係惡劣。她回憶道:「我後來才了解,懷孕並不能解決家庭暴力問題,甚至經常使情況惡化。」她的丈夫丹尼爾反覆對她施暴、求愛、辱罵,甚至帶其他女人回家,但她因沒有謀生能力,沒有辦法離開,只能依靠丈夫。

後來蕾嫚的丈夫因為收賄遭到革職,無法負起照顧的責任,她只好跟著丈夫投靠婆婆。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丈夫的家人把她視作外人,寧願煮番薯招待客人,也不顧快要餓昏的她。有一次,蕾嫚在家中挨餓許久,丈夫的家人卻視若無睹,最後她只好趁著他們不注意時偷偷吃下廚餘裹腹,當時她甚至是有孕之身。這些打擊讓她受辱,導致她後來罹患憂鬱症,好多年都不敢告訴別人。(待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70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