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5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以信仰智慧回應社會的渴望
作者 / 吳信如

「教會日」(Kirchentag)是德國新教與天主教教會最聞名的平信徒運動。這是1949年源自於德國平信徒反省教會制度與宣教,並促進教會與社會對話的一項重要普世運動。舉辦至今65年來激發出許多教會改革與社會參與的實際成效。而且,因為參與人數的往往都在五萬與十萬人之間,其帶來的文化宣傳與觀光商業效益不容小覷,因為德國各城市均會爭相申請主辦權,提高邦教會與城市的能見度。

德國第35屆新教教會日於2015年6月3日到7日在德國斯圖加特盛大舉行。今年的代表經文是詩篇90篇12節:「好教我們得著智慧的心」。面對全球愈來愈激烈的宗教衝突與難民問題,以及德國社會的多元價值衝突,德國教會日主辦單位特別從主辦的平信徒角度選出這段經文,期待基督徒可以擁有來自上帝的智慧,以便對這些問題作出具體的回應與行動。特別是同時間G7也是同時在德國阿爾卑斯山區舉行,許多社會運動人士前往抗議,更凸顯教會無法再鎖在自己的舒適圈內,德國平信徒透過此教會日的各項動靜態活動,呈現出德國教會對於社會與全球問題的積極關懷。雖然德國教會的信徒聚會數極少,但是教會日卻反應出基督教文化仍舊是德國社會關懷的主流價值與心靈力量的來源。這正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50週年慶典的自我期許與行動責任。

本屆教會日共有近10萬人參加,其中50%是低於39歲的青年。由於「教會日」是由平信徒主導的活動,所以每次教會日也都會動員各年齡層的義工來協助各項庶務工作。本次教會日的義工團高達4700人,從青年同軍團到松年的義工隊都有。充分顯示德國基督徒的社會參與力。這與他們一般的教會參與相去甚多。相較於主日禮拜時,諾大的千人大教堂中,坐著寥寥可數的幾排老人家來看,教會日是重現德國基督宗教文化渴望以更活潑、開放、批判的方式來回應社會問題的呼聲。

德國教會日的活動包羅萬象,從各類禮拜(普世禮拜、親子禮拜、青年禮拜、泰澤、創意禮拜),到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的上百個論壇,邀請德國各界名人與名嘴參加辯論,以及由各教會福利組織或宣教機構申請設立的事工展示攤位(靜態與動態DIY都有),晚上還有各種音樂與藝術表演節目,4天的活動項目共三百多種,活動手冊高達200頁以上。整個斯圖加特市區都是教會日的旗幟和活動看板,這對於已經逐漸世俗化的德國大城市來說,就像又點燃一次信仰熱誠的火焰,重新讓社會看到教會的影響力與企圖心。

6月3日下午6:30的開幕禮拜共有8萬人參加,將斯圖加特皇宮廣場擠得水泄不通,按照慣例,德國國家最高代表,也就是德國總統高克也應邀在開幕禮拜之後的「貴賓開場白」活動中致詞,高克本身就是東德地區的民運牧師,因此對於德國對於國際社會的公義行動特別重視。他也提到,智慧的心是源自於信仰的智慧,源自於敬畏上帝的智慧,就是一顆懂得尊重生命與創造的心,懂得如何與周遭的陌生人和平相處、實現公義的心。特別是德國面對自己的世界責任時,該如何以智慧來回應,這是所有基督徒應該深思的。

「貴賓開場白」是與「開幕禮拜」完全區隔的,這一點非常值得台灣教會在舉行大型慶典禮拜時借鏡。即使貴賓是總統,也不會在禮拜中致詞。德國新教神學強調的就是「一切榮耀歸於上帝」,因此各種禮拜都是以敬拜與讚美上帝為目的,沒有任何「貴賓致詞」或「賀詞」等流程。一場85000人的開幕禮拜,依然在一小時內準時結束,其核心只有詩歌、讀經(用朗誦與舞蹈等創意表現)與講道。充分顯示德國禮拜神學的嚴謹,但又不失感性與創意。

而閉幕禮拜則在95000人集體聖餐禮拜的團結氛圍下,教會日主席巴勒爾以「我們」作為持續性智慧行動的鼓勵, 他認為,在現代的公民社會中,只有個人的智慧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必須是「我們」都有擁有智慧時,才能合力創造一個人性化的社會。他希望大家時時在生活中想起大家在教會日中如何發揮智慧,如何美好相處彼此包容,並在每個人能力所及的角落表現出來自上帝的智慧。

由於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週年的世界大慶典。2017年的德國教會日將在首都柏林盛大舉行,並邀請與德國教會與宣教機構有合作關係的世界各地教會一起共襄盛舉。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有長期合作關係的柏林差會也已預留名額邀我們參與。因此,這次在斯圖加特的教會日也有一個「宗教改革紀念區」,整合所有跟宗教改革相關的演講、表演與禮拜節目,為2017年的慶典展開熱身。

■德國之外首屆教會日將於台南舉行

而PCT為慶祝宣教150週年也將在今年10月24日與25日在台南市舉行第一屆教會日,雖然因為教會發展的條件不同,台灣首屆的「教會日」活動並非由信徒直接發起,但卻是首次在台灣,甚至也是在亞洲的在地化嘗試,我們除了將其視為PCT150慶典活動的高潮之外,也希望藉此與「德國教會日」主辦機構建立正式的合作關係,成為雙方教會與社會交流的創意橋樑。更期待有朝一日,可以讓台灣的信徒來承接延續此一有革新性、前瞻性、批判性的信徒運動,作為體制教會的創新動力。更希望透過臺南教會日讓台南市民看見教會的價值觀與行動力,展現PCT與台灣社會的脈動一起激發與台灣生命力的決心。

而台灣第一屆教會日選擇在台灣宣教的起始點「台南」,自然是具有傳承與歷史的重要意涵,台南府城的教會對於台灣150年來的宣教、文化、教育與醫療貢獻自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台南自此扮演著「以基督連結著台灣教會與社會的橋樑」這個重要的宣教典範。而「德國教會日」的精神就是:以基督建造橋樑。因此,我們可以將第一屆台灣教會日,視為對台南教會150年來對於台灣宣教與文化貢獻的致敬,同時也是傳承與差遣的新階段里程碑。而這對於台灣的教會與社會也具有極大的指標性意義。

正因為台灣第一屆教會日的歷史、宣教與社會文化意涵之深遠,早已跨過基督教界的活動領域,甚至足以對台灣目前缺乏社會與歷史共識、公民價值的缺憾產生正面影響,因此,台南市政府已經全面啟動宗教、文化與民政各單位,全面與PCT進行多面向的合作,希望藉此擴展文化活動的深度與廣度,而教會更可以藉著各項音樂、藝術、戲劇、論壇等多元活動,見證150年來源自於府城的宣教典範傳承,將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深入社會文化當中,以基督所建立的橋,跨越社會爭議與仇視的鴻溝,邁向一個符合上帝和平與公義的國度。

延伸閱讀:

《行動的基督徒》,作者:菲德利希.修雷美爾

《信望愛》,作者:葛德·泰森

《關於基督宗教的101個問題》,作者:約翰.克勞森

以上書籍皆由南與北文化出版。

(作者為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

文章來源:吳信如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