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64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在行動中見證恩典與榮耀

耶穌的受難是救贖的開始。救贖是上帝憐憫人的罪性所施予的恩典,但卻透過耶穌基督受難所展現的「行動」。在受難週,我們記念的是耶穌受難的記憶「memoria passionis」。不管是個人或社會,都會傾向於忘卻苦難的記憶,或者透過各種藉口與糖衣,來麻痺與美化苦難的傷痕。而耶穌的受難就是讓教會從受難的行動與復活的榮耀中,再次連結救贖的記號與行動的義務。

德國政治神學家梅茲(J. B. Metz,1928~)曾說,教會藉著記念受難週,對我們這個「忘記苦難」的社會做出一項重要的貢獻,因為「苦難」可以抵擋「失憶」。一個排擠苦難的社會將變得更加無情、冷漠且嚴苛。許多受苦的人在這樣的社會裡沒有立足之地,他們的苦難也不會被重視。因此,記念耶穌受難是在抗議我們的社會遺忘苦難的一種做法。透過認真地面對苦難,我們為那些沒有走在成功的軌道上,而是活在社會邊緣或身心受創者的尊嚴發聲。當執政者不斷聲嘶力竭地要我們陷入「利大於弊」的舒適圈邏輯時,基督徒在耶穌受難的信仰中,卻應該站在「弊」的那一邊,那些受害者、失敗者、弱勢者的一邊,耶穌若考慮「利大於弊」,祂就不會走上十架的受苦之路,不是嗎?

1989年在東德的一場源自於基督教會的蠟燭革命,改寫了德國與歐洲的民主發展與社會改革歷史。參與當時和平與人權運動的東德神學家菲德利希.修雷美爾牧師(Friedrich Schorlemmer),曾用「行動基督徒」的神學詮釋八福的社會改革意義:「不放棄為全體人類追求一個有尊嚴的生活、追求人權和社會公義的人啊,你們是有福的!心裡樂意共同承擔一些變革,因為這對眾人都有好處, 而且不是根據有錢人的需要,而是考慮窮人需要的人啊,你們是有福的!熱心的人啊,你們是有福的!因為透過你們,冷漠的苦毒就被融化了。」

人類是帶有罪性的,每天都需要上帝的恩典憐憫。靠著這樣的恩典憐憫,讓重新開始的力量一直不斷地在人類的內心萌芽成長。上帝的恩典是給有勇氣行動的人、給膽敢冒險的人、給那些絕不空手等候的人。在以馬忤斯的路上,耶穌的這句話:「基督不是必須經歷這一切才進入榮耀嗎?」(路加福音24章26節)就是了解耶穌受難與復活的關鍵,但是,這也是我們基督徒的命運。彌賽亞必須先受苦,然後才能進入祂的榮耀,基督徒必須透過行動,才能見證恩典。


延伸閱讀:
《行動的基督徒》
作者:菲德利希.修雷美爾 (Friedrich Schorlemmer)
ISBN:978-986-86633-4-3
出版者: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42期社論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22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