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60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勝過苦難,饒恕仇敵
我讀《你往何處去? 》
作者 / 吳溥芳

隨著受難週與復活節的來臨,想起了《你往何處去?》(Quo Vadis)這部小說,於是從這個殉道歷史背景下的故事,思想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愛,也思想祂的受難與復活,與蒙祂愛保守之人的苦難與榮耀。

《你往何處去?》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作家顯克維奇(Henryk Sienkiewicz)撰寫的歷史小說,小說原名為拉丁文,「Quo Vadis」直譯即為「你往何處去?」,但在台灣比較為人所知的譯名則是曾2度拍成電影的《暴君焚城錄》。

《你往何處去?》的歷史背景,是尼祿王焚燒羅馬城的事件,「你往何處去?」則是從這整個背景故事提煉出來的重要問題,並且這問題的答案就是此作品最重要的信息。由此可見,《你往何處去?》與《暴君焚城錄》各自呈現不同旨趣。或許電影譯者欲強調轟轟烈烈的歷史與精采故事;至於書名的譯法,則是像一把利劍似地指向作品的中心意涵。

■暴君焚城

歷史小說的特色是以重要歷史為背景、虛構人物為主角,並以主角在歷史洪流中的歷險為主,反映出對這段歷史意義的見證,這見證也可以是作者藉著劇中角色所表達出來的心聲,既是註解歷史,也是回應歷史。

本故事虛構的主線是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但這愛情起初是出於錯誤的動機。男主角馬可士是一名羅馬青年貴族,他愛上年輕貌美的基督徒少女莉吉亞,只因看見對方洗澡的姿態宛若女神。他為了得到少女用盡手段, 也因達不到心願而陷入憂鬱與暴怒,可見這是一種夾雜著私慾與霸道的血氣之愛。

在一次行動中,他計畫僱用殺手殺害莉吉亞身旁的壯漢保鏢,然後自己趁隙奪走莉吉亞,但計畫失敗,壯漢出於自衛擊斃殺手,並重創馬可士。馬可士雖身受重傷,但得保住一命,他不死的關鍵就在於莉吉亞阻止壯漢殺死他。從這轉捩點開始,馬可士才真正開始認識莉吉亞,以及她生命中的基督。

本故事史實的部分,則以尼祿焚城並嫁禍給基督徒的事件為背景。當馬可士被莉吉亞饒恕,並因看到基督徒彼此相愛而逐漸了解何為真愛的時候,正是焚城事件的前夕。災難發生後,馬可士不僅傾力幫助基督徒,也受洗歸入主名。不久,逼迫就開始了。

本書除了尼祿的瘋狂與無名基督徒的殉道,還有彼得與保羅牧養群羊及殉道的故事。馬可士的愛情故事雖為主線,但卻藉著其他支線,一次又一次看見基督使人得勝仇敵的愛,並且經歷重生、悔改。最後馬可士和莉吉亞都死裡逃生,原本身為貴族的他幾乎失去原有的一切,而且不能再待在羅馬,不過他終於明白如何以真正的愛來愛莉吉亞,這愛是來自基督為罪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愛。

■你往何處去

故事尾聲,逼迫的艱難越來越大,信徒也催促使徒彼得走,認為他必須活下來,於是彼得不得不逃離羅馬。作者以一段關於彼得返回羅馬的傳說做結:在逃亡路上,彼得驚見基督向他走來,當他見到這位熟悉的、曾死在十架上又復活升天的基督時,連忙驚喜跪下,但又一邊抽泣說:「主啊,祢往何處去?」基督慈聲但憂傷地回答:「既然你離開了我的人民,我就要到羅馬去,讓他們再把我釘上十字架。」彼得於是轉身,走回羅馬城去。

聖經記載彼得曾以血氣誓言與主同受苦,也因此三次不認主。基督復活後,三次問彼得是否愛自己,彼得不敢以聖愛agape回應基督,而是以友情之愛phileo回應,可是我們知道,從那時起,彼得就不再是以前那個憑血氣自以為能愛主的彼得,而是有基督聖愛在心中的彼得。所以耶穌要他牧養群羊,又說他晚年將為主殉道。

這段傳說明顯和聖經呼應,但沒有聖經根據,可是我們能明白這是作者用藝文手法來表明聖經真理,帶出故事的中心信息。因此我們就從彼得與基督的問答中,看出彼得何等蒙主保守,呈現出群羊榜樣和堅忍。同時,主的回答又彷彿把彼得的問題反問回去,因此這問題不是基督要回答的,而是彼得該回答的,而彼得從基督的回應中明白自己該如何做。

故事主線帶出了對仇敵的愛;歷史人物的支線帶出了支撐主線那更深層的愛,也看見彼得那顆愛群羊的心是來自愛基督的心,而愛基督的心又來自基督自己對彼得的愛,也是對我們的愛。這愛所帶出來的是一個與基督同受苦的呼召,並且最終與基督同得榮耀。這不是人憑著血氣能做到的,而是明白基督之愛才能開始。

文章及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187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