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678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李庥牧師
東台灣宣教走過140年
作者 / 林熙皓

今年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設教150週年。實際上,長老教會開始在台灣各地設教的時間點不一,南台灣是1865年,北台灣為1872年,東台灣則遲至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於1875年在台東宣教,才揭開設教序幕。

1840年出生於蘇格蘭的李庥,年輕時嚮往到中國宣教。就在他就讀倫敦長老教會神學院三年級時,因為原先受派來台宣教的馬遜牧師在途中遇難,英國海外宣道會一時找不到適合的替代人選,於是差派尚未從神學院畢業的李庥來台,成為長老教會在台的第一位牧師。

李庥夫婦於1867年12月抵台。他與馬雅各醫生將南台灣宣教區劃分為二,馬雅各主責台南地區,李庥則負責打狗宣教區(今日之高雄)。自1869年起到1874年間,李庥以阿里港(今屏東里港)為起點,開拓了東港、琉球、阿猴、竹仔腳、鹽埔…… 等十餘間教會。且在尚未有本地正式牧者、甘為霖牧師1871年才到台灣的這段期間,他還得到馬雅各負責的教會服事、舉行聖禮。1870年開辦傳道師養成班,培育本地傳道師。

如此繁忙中,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李庥決定去一趟東台灣呢?

◆為何向東台灣宣教?

1874年爆發牡丹社事件前,由於地形上的崎嶇及交通上的不便,加上住民以阿美族、卑南族等原住民為主,因此花東地區長期被清帝國及社會視為「生蕃」居住、難以管理的化外之地,甚至不被視為清帝國領土,許多清代地圖上的台灣,都沒有畫出花東這一區塊。僅少數逃犯會逃亡到台東。但是,牡丹社事件爆發後,清帝國對後山的治理政策轉為積極,1875年一月授命沈葆禎進行「開山撫蕃」政策,計劃移民漢人到後山開墾。或許教會此時依稀嗅到往東台灣宣教的可能性。

再者,教會在高屏地區的發展,也為東台灣宣教埋下種子。李庥在高屏地區開拓的教會中,信徒有漢人,也有西拉雅族人,後者中有部分信徒後來移居台東;此外,有寶桑(今台東市)部落的居民翻山越嶺,到高雄的旗後醫館求診。在這過程中,可能李庥聽聞了後山的狀況,獲悉當地居民在福音及牧養上的需要,於是計劃探訪後山,從而計劃未來的後山宣教。

◆東台灣宣教歷程簡介

1875年3月15日,在入山禁令未解除、往後山的陸路亦未開通的情況下,李庥等一行人在教會長老陪同下,從打狗出發,搭著戎克船,展開了東台灣宣教之旅。沿著台灣南岸, 辛苦航行近半個月後,終於來到寶桑。上岸後,李庥遇到當地頭目的夫人,受邀前往他們距離海岸三英哩的部落傳福音和進行看診。這可謂東台灣宣教的起點。

蟳廣澳(今台東成功鎮)沿海有8個西拉雅族部落,他們是1820年之後,因漢人壓迫其生存空間,於是從屏東輾轉遷徙到台東的西拉雅族。而一些後期在高屏地區信主的信徒,也搬遷到這一帶。在寶桑待了一週後,李庥便北上前往訪問這些部落及信徒。4月8日抵達蟳廣澳,11日前往北方12哩之外的彭仔存社(今台東長濱鄉寧埔村城山),在那裡,李庥受到當地頭目歡迎,得以在隔天主日,於頭目住處的前院舉行禮拜,有相當多的聽眾前來聆聽,領受福音。4月23日自寶桑返回打狗,完成了台灣史上第一次的東台灣宣教。

◆發酵:張源春禱告水事件

這次的宣教之旅,並未設立教會。根據現有資料,我們無從知悉原因。不過,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透過奇妙且出人意料的方式進行著。1877年,來自屏東阿里港教會的張源春搬到蟳廣澳的石雨傘社,他憑著一碗受禱告的清水,治好了病入膏肓的西拉雅族的頭目,讓頭目願意毀棄偶像,改信上帝。類似的神蹟在這一帶發生好幾起,促成30至40戶人家除偶像信主,從而在石雨傘附近設立蟳廣澳教會(1896年改名為石雨傘教會,即今台東新港教會前身)。

1878年,李庥派李豹、吳意兩位本地傳道人到後山堅固信徒信仰,教導他們讀聖經、聖詩。1879年,李庥帶領巴克禮牧師,再次踏上後山,這次為多人施洗,並且正式設立蟳廣澳、觸階(今加蜜山教會)、石牌(今富里教會)等教會,成為東部設教的重要基石。

雖然李庥於1879年9月29日因熱病而蒙主恩召,結束了短暫的39年人生。不過,他為台灣東部宣教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為後人前往東部宣教的墊腳石。

(作者為花蓮大專學生中心牧師)

◆李庥年表

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40~ 1879年)是英國長老教會派至台灣首位有牧師職的宣教師,也是台灣第一位向東部宣教的牧師。他常跟馬雅各醫生及甘為霖、馬偕、巴克禮等牧師配搭,雖然較不為人知,但貢獻卻不亞於其他宣教師。

◆ 1 8 4 0年出生於蘇格蘭的米爾波特(Millport)。

◆ 1867年倫敦長老教會神學院三年級結業就封牧,12月和懷有身孕的牧師娘伊萊莎(Eliza C. Cooke)來台協助馬雅各醫師。

◆ 1869年以屏東「阿里港」為據點,向南傳福音。

◆ 1870年創辦傳道師養成班,首屆學生7 名,成為宣教開拓的精兵。

◆ 1871年由打狗上岸的馬偕拜訪李庥, 李庥傳授在台宣教要訣,並建議他到北部宣教,攜手使全台歸主。

◆ 1869~1874年先後創立10多間教會, 完成高屏平原「南路漢人傳道」佈局。

◆ 1875年由東港教會長老陪伴,前往受管制的「後山」探訪傳道,歷時40天, 完成第一次東台灣宣教。並寫下〈東福爾摩沙旅行札記〉(Notes of a Journey in East Formosa)刊登於《教務雜誌》(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 1877年阿里港教會信徒張源春遷居後山,寄居於蟳廣澳石雨傘社頭目家中, 接續李庥牧師腳步,在東部傳道。

◆ 1879年李庥熱病復發,39歲病逝。

◆ 1880年英國母會女宣道會指派牧師娘伊萊莎成為台灣第一位女宣教師,接續李庥建設女學遺志,推行主日學與婦人會。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84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