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70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禮納里部落教會重建3-3
排灣中會達瓦蘭教會
作者 / 林家鴻

【編按】禮納里(Rinari)這一塊新居住地,是因4年前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使南部的原住民遭受各層災情,迫使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族人、三地門鄉原大社村達瓦蘭部落、以其由三個聚落形成的瑪家村排灣族族人遷入此地。

人們說這裡是「大家好」部落,因為這一塊土地是「大」社、瑪「家」、「好」茶三個聚落共有的新生地,是88水災後政府規劃給原住民的另一個永久屋所在地。禮納里位在屏東原住民文化園區的上方,走南二高下長治、三地門交流道後,駛往長治鄉繁華村方向,再通往水門,抵水門後彎進瑪家原住民文化園區路口,然後稍停,右轉再往上行,到半山腰時,必看到顯眼的「歡迎到禮納里」標誌。

長老教會的教堂在這一區就有三間。若想在茂密的相思樹下乘涼深思、烤肉、賞紅藜、靈修禱告,就請踏進瑪家長老教會;若想運動漫步、打球、行走禱告,就請路過好茶長老教會;若想嘗試排灣族的熱身運動、射箭及進行多元樂器音樂敬拜,就請走進達瓦蘭長老教會。三間各有特色的教會,皆歡迎心靈誠實的訪客前來,可領受寧靜的崇敬時刻,見證苦難後的盼望。

水災至今5年,大社(達瓦蘭)部落族人遷居禮納里部落後,除了6戶堅守家園的族人仍在當地生活,平時人跡罕至。然而,寧靜之中,聯外道路旁杜鵑花、桃花仍井然有序地熱鬧綻放。

排灣中會達瓦蘭教會牧師田天財(Ngedrel)說,水災之前,他在大社牧會約14年,部落裡所有看得到的建設,無論是原住民圖騰的地景、聯外道路的美化、危險路段施作坡坎、生態館等配合公部門的社區營造計畫幾乎由教會發起,文化傳承也頗有成效,也夢想打造4層樓的石板屋教會,豈料,就在鋼骨立定之後,苦難卻意外降臨。

■事前規劃一體成形

風災的破壞使原鄉的建設和文化保存停擺,族人皆感惋惜。田天財說,族人搬到禮納里之後,雖然方便到都市就業,但沒有自己的土地耕作和傳承信仰,40歲以上喜歡山居生活的弟兄姊妹是最難受的一群。族人災後又苦又窮,即使不喜歡,為了生存也要努力適應,感謝長老教會總會、基督教救助協會等協助建堂,成為異地重生的力量泉源。

田天財這天於教會所屬「達瓦蘭部落人文關懷協會」辦公室受訪,娓娓談起如何複製原鄉的經驗重建教會和社區。他說,在禮納里,無論你是頭目或平民,住的房子都是16坪的歐風小木屋。而新落成的達瓦蘭教會除了要求軟硬體設備健全,建築過程的「一體成形」也是一項特色,包含陪讀班教室、禮拜堂、室外廣場、會議室、廚房等,都是起初規劃時就先想好,一次興建就能省去等待和多次募款的麻煩。而且一塊磚頭都沒用,皆是鋼筋灌漿而成。

大社是藝術家的搖藍,歷來培育許多排灣族藝術家,例如伊誕‧巴瓦瓦隆傳道、撒谷流等,目前光是社區裡的工作坊就有10多個,有拼布繡、木雕、鐵雕、皮雕、串珠繡等,包羅萬象的盛況也曾使文化部長造訪時驚嘆,並承諾願意協助發展文創產業。

田天財說,教會除了宣教、教育、社區關懷、傳承食衣住行傳統文化,讓原住民活出應有的樣子,也持續以社區營造為己任,聯合藝術家在教會內及周邊打造裝飾藝術,使教會成為部落散發獨特之美的中心,是未來的目標。

穿山甲造型的藝文中心,即是族人與公部門合作成果之一。「穿山甲的故鄉」是大社的別稱,因長輩喜歡以穿山甲和兔子鬥智的故事, 勉勵晚輩要像穿山甲般有智慧又謙虛,才能得勝。經歷天災而重生的見證也是藝術家的創作題材,田天財說,教會外高舉的十字架由擅長鐵雕的會友製作,點綴血滴的圖騰,象徵基督救贖的愛和盼望;禮拜堂的十架崁有聖經及排灣族象徵聖潔的百合花,除了象徵上帝聖潔, 也表達族人在新居地企盼藉由聖經教育更多聖潔子女的異象。鐵雕本身也能當觀光財,向遊客解說。

達瓦蘭教會旁的空地設有一座射箭場,常吸引許多族人或遊客小試身手。讓大社成為「傳統射箭的部落」是田天財推動社區營造的初步方向,目前將重心放在推動「射箭」成為亮點, 「不要小看這個射箭。」若射箭體驗和教學結合原住民的美食、藝術家作品展覽和教學、烤肉區,以及將打造的咖啡屋等,一起配套起來,將大有可為。

■繼續守護傳統領域

風災後4年,政府對原鄉土地的控管有所鬆綁,僅管「回家」的路途遙遠,達瓦蘭教會仍堅持每月一次回山上的臨時禮拜堂聚會。「這是為了繼續保護我們的山河、傳統領域,現有的教會要成為連結原鄉的基地。」田天財認為,守護祖先的山林資產不僅攸關文化和傳統產業延續,生生不息的動植物也有機會發展生態旅遊,為禮納里創造就業機會。譬如魚資源,他過去曾在原鄉護溪和護魚,規劃釣魚、賞魚區和保護區。農業則可種保護水土的無患子,箭筍也很有潛力,除了可吃,也能作為射箭箭材,以宅配創造銷路是個機會,目前也找人研發中。

當初蓋到一半的鋼骨禮拜堂怎麼辦?田天財說,將降為2層樓作「八八風災紀念禮拜堂」,同樣以石板興建,一圓初夢。除了作禮拜堂、讓回鄉務農的族人有地方休息,也具有服務中心的功能,為未來的生態旅遊接待客人作準備。

達瓦蘭教會需等內外裝置藝術完成,才會正式獻堂,今年也開始要正式募款,償還建堂的貸款。由於禮納里多數居民都是基督徒,田天財期盼當地9間教會未來能不分教派,合一成為向隘寮、水門、繁華等地區漢人宣教的基地,「我相信我們搬到這裡是上帝的意思,要讓我們學習跨越、跳脫、走出去,向平地人分享信仰!」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33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