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0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台南七股尋找黑面琵鷺
作者 / 陳逸凡
展示館內黑面琵鷺標本

離開喧鬧的台南市區,沿著西濱公路朝七股方向前進,往曾文溪口尋找黑面琵鷺的身影。道路的兩側是一望無際的荒野濕地及養殖魚塭,這裡雖然算不上人煙罕至,也稱不上絕世美景,卻可以讓人暫時逃離人口稠密的都市,感受親近土地的開闊與舒暢。呼嘯而過的車輛與周圍恬靜的荒野形成強烈的對比,型態各異的水鳥優遊在這片大自然的寶庫裡覓食嬉戲,然而人們始終只是急匆匆地奔波勞碌,忘了停下腳步欣賞造物主的奇妙作為,與奧妙的荒野濕地擦身而過。

■地球之腎 水鳥樂園

台灣西部的濕地多在海濱,由於鹽分過高、地質鬆軟,不適合耕種與居住。這裡的地價便宜, 不是大片大片開闢成魚塭,就是任其閒置。幾年前曾有財閥覬覦這片廣褒而廉價的土地,打算填土起造各式工廠,幸運的是經眾多有識之士努力,成功擋下許多高污染開發案。

荒野其實並不荒涼,濕地也不若表面上看起來蕭瑟,這裡是水生系統與陸生系統的交界,人們眼中不值錢的爛泥巴及臭水塘,其實具有沉澱及淨化的功能,各種有毒物質在緩慢的水流裡得以沉積、分解,並重新轉化成養分,餵養數量眾多的動植物。濕地與森林、海洋併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更被稱為「地球之腎」。事實上,國際間早在1971年就簽署濕地保護公約,共同致力維護濕地的存在,避免地球腎臟壞死的悲劇發生。

濕地也被稱為是「水鳥的樂園」,由於水生植物生長茂密,各種昆蟲及魚蝦蟹貝生養眾多,成了水鳥的美食大餐。一身灰的蒼鷺傻楞楞地一動也不動,在原地一站就是個把小時;黃嘴黑爪的大白鷺其實是候鳥,體型比田間常見黑嘴黃爪的小白鷺要大上許多,牠正伸長脖子緩慢地邁開大步涉水而過;有著粉紅修長雙腿的高蹺鴴,鳥如其名,踩著高蹺像個高挑優雅的模特兒;尖尾鴨時而滑水,時而倒栽蔥似地把上半身鑽入水中,露出「白泡泡」的半截屁股在水面上,滑稽逗趣令人發笑。每年冬季候鳥們會從嚴寒的北方飛來,在這裡停留駐足,待天氣轉暖才會再次北返,其中有一群名聲響亮的貴客,叫黑面琵鷺。

■候鳥季節 黑琵的家

曾文溪兩岸肥沃的土地,農人種植的作物整齊羅列,經過七股台南大學的預定地,往出海口的方向前進,強勁的海風吹得魚塭裡水波盪漾,河口的沙洲濕地,是候鳥重要的棲息地。政府把這裡將近300公頃的土地劃為黑面琵鷺保護區,沿著指標走,便可以來到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它以候鳥展翅的姿態座落在魚塭中,肩負起生態教育的重責大任。

黑面琵鷺每年10月到隔年4月會由北方飛往南方過冬,台灣是牠的主要棲地之一,牠黑得發亮的嘴巴長而扁平,就像一支長長的湯匙,以畫8字型的方式在淺水中撈捕魚類,由於牠的腳只有半蹼,因此無法划水,只能在30公分以下的水中站立。若是運氣夠好,在每日早晨及黃昏的覓食時間裡,可以看見牠們在淺水中快速的競走,像極了在風中疾行的忍者。

這樣獨特而且可愛的鳥類,目前全世界只剩下2000多隻,其來台數目超過一半。事實上,有一群愛鳥人士在候鳥來臨的這段時間不分晨昏守護著牠們,他們用高倍率的望遠鏡觀察記錄,喜孜孜地幫每隻黑琵起名字,甚至能夠說出一段關於某隻跛腳黑琵努力求生的感人故事。展示館裡除了定時放映相關的紀錄片,還詳述各國如何用不同顏色的腳環觀察標記這群稀客,更展示出因為某次中毒事件造成大量傷亡的黑面琵鷺標本,提醒人們應當仔細呵護這群稀有而珍貴的鳥類。

■驚鴻一瞥 更勝永恆

離開展示館,再往海口前進約1公里,幾座賞鳥亭矗立在堤防邊,提供了良好的掩護,讓人鳥互不干擾地和平共存。入口處有一支高聳的路標,指明黑面琵鷺的來處與去向, 從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到越南都有牠們的身影,讓人不禁讚嘆這趟大遷徙距離之遙遠、過程之艱辛。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更派駐志工常駐,架起成排的高倍望遠鏡,供買不起昂貴器材的遊客們也能一睹黑面琵鷺的風采。若有任何疑問,他們也會親切的一一解答,只要熱愛這片土地的人,不論親疏遠近,都是一家人。

透過立式賞鳥望遠鏡那小小的景觀窗,終於親眼看見黑面琵鷺那一刻,就像見到傾慕已久的佳人,整顆心都快要為之融化,尤其當意識到眼前這群微不足道的鳥類,如今能自由自在地生存在天地之間,是歷經多少困難及奮鬥,更讓人對這個瞬間永難忘懷。在隨手拍照盛行的年代裡,黑面琵鷺遙遠的距離無法輕易留在每個遊人的相機裡,然而這稍縱即逝的驚鴻一瞥,更顯得單純而可貴,遠勝紀錄片裡那些大而清晰的畫面。

在尋找黑面琵鷺的身影時請務必切記,網路上的圖片及紀錄片,都是愛鳥人士投入大量時間精力換取而來的心血結晶。停留短暫的時間觀賞鳥類,不若到動物園看整天關在鐵籠子裡接受人為豢養的鳥禽。黑面琵鷺會隨著作息而轉換陣地,時而休息,時而覓食,若能親眼瞧見,值得慶幸,若是無法看見,也不必氣餒,因為就在同一片沙洲,隨時都有不同的鳥類棲息著。上帝的創造都是美好的,即使見不到黑面琵鷺的本尊,其他的水鳥依舊值得仔細的欣賞與玩味。若是對走馬看花式的遊覽意猶未盡,加入荒野濕地守護志工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29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