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60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從繪本故事看兒少人權4-1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
作者 / 劉玉雯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

作者:阿朗.賽赫(Alain Serres)
繪者:奧黑莉婭.馮媞(Aurélia Fronty)
譯者:陳怡潔
出版社:字畝文化

作者阿朗.賽赫以簡潔的文字,繪者奧黑莉婭‧馮媞以充滿想像的圖畫,詮釋了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獲196個國家簽署的《兒童權利公約》。《我是小孩,我有權利……》以簡明易懂的方式,來描述什麼是權利?什麼是食物和住所的權利、什麼是上學的權利、什麼是免於暴力的權利、呼吸純淨空氣的權利……。這些權利,屬於世上每個孩子,無論是黑人、白人或黃種人,男孩或女孩、貧窮或富有,任何一個孩子,都應該享有這些基本的權利。

了解孩子應享有的這些基本的權利,正是尊重兒童與青少年人權的第一步。(整理/編輯室)

《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作 者: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
譯 者:林蔚昀
出版社:心靈工坊

「我有權利盡情自由的表達我的想法,說出我心裡真正想說的話,就算爸爸會不高興;我有權利表達我的感受,就算媽媽會不開心。」──《我是小孩,我有權利……》

許多人都以為,孩子是屬於童年的,並且以為童年是無憂無慮、輕盈歡樂的。也許,那只是成人的一廂情願,因為回憶的距離,而將童年篩成令人豔羨的美麗鄉愁。但童年幾乎不曾輕盈,它甚至是哀怨的,尚未被發明的。能擁有神聖化的童年,與規模夠大的中產階級興起、開始重視親子互動與情緒價值息息相關。其實在並不很遠的上世紀初,多數兒童仍被視為勞動工具,童工是普遍的現象。

若歷史是一次次當權與弱勢的戰鬥──貴族與農民、資本與勞工、白人與黑人、父權與女人、異性與同性,每一次的爭權,都是為了更被平等與有尊嚴的對待,那麼我們要問,兒童呢?何時輪到兒童能夠爭權?在波蘭有一位小兒科醫生,在上個世紀初,當兒童多半被視為勞動力與財產的時代,卻成為了兒童權益的先知,站在時代的前端,悲憫的宣告呼籲。

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是一位猶太裔波蘭小兒科醫生、教育家、作家,本名亨利‧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t)。他因自己的猶太裔身分,小時候受到歧視,也看到華沙的猶太貧民窟裡赤貧的情況──包括兒童的艱苦生活。他身處被蘇聯統治的波蘭,學生在學校都被高壓對待,犯一點錯,就會被嚴厲處罰。加上他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親眼目睹戰爭帶給兒童的痛苦,這些經驗累積起來,讓他覺得有必要喚醒人們對兒童權益的重視。

在1912年,柯札克擔任一座專門收容猶太兒童的孤兒院院長,和另一名合作夥伴威爾欽斯卡共同經營這座孤兒院。柯札克經營的這座孤兒院,全然迥異於大眾印象中宛若《簡愛》裡描寫的冷酷闇黑的機構,而是一個充滿關愛、尊重,並致力於培力兒童的理想國。柯札克在孤兒院裡,實踐他的兒童人權理念,進行兒童自治。亦即孩子自己選出議員,訂出要遵守的規矩,以及兒童法庭,也是由孩子們運作。在那裡,運行的不再是成人設下的規矩,也沒有「我為你好」的道德勒索與倫理傾軋。

直到二次大戰時,猶太人都被趕到猶太區──包括柯札克和孤兒院的孩子們。在難以想像的艱困日子裡,沒有醫療,沒有足夠的食物,柯札克還是守護著這些孩子,安排音樂會、戲劇表演,讓外在世界的險惡不要太快侵蝕到孩子。就算有很多人要救柯札克離開猶太區,他始終拒絕,而選擇陪在孩子身邊。最後,柯札克和他一路陪伴的200多名孩子,搭上大屠殺的死亡列車。

柯札克對兒童人權的奉獻,以及他的理念,因此影響了後來兒童權利公約的制定,這些都可以在《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這本筆記集中看到。因而在1979年,波蘭提出制定兒童國際公約的想法,也就讓人不意外了。終於,1989年聯合國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因此,嚴格說起來,兒童被承認為具有主體性,不再是附屬品、有必要維護某些基本權利,是近29年來的事。

《兒童權利公約》明確彰顯兒童權利是基本人權,並非成人對兒童施予的慈善或恩惠。如:孩子的隱私權不是誰給的福利或恩典,而是孩子應享有的基本人權。而台灣則在2014年簽署了這項公約,開始在政策上法律上改善兒童跟青年的權利保障與福祉。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84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45837。擷取日期:2019.05.27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