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88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作者 / 李育琴

由台1線一路往南,過了楓港銜接台26線,眼前的地平線突然開闊起來。只見東有大武山脈末端屏障,西有湛藍的台灣海峽,這裡是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最熱門的觀光風景區之一。

除了海灘、民宿及商業大街,國家公園內豐富的自然生態也是墾丁引以為傲的特點,或許更是我們對墾丁最鮮明的印象。根據文獻的記載,墾丁地區在4500年前就已出現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一直到1875年清領時期在恆春設縣。今天恆春半島每年有超過600萬人次造訪,追尋這片南方半島的歷史,就像翻閱著一本標記台灣開發史重要事件的地圖。

█鵝鑾鼻 史前文明遺址

秋高氣爽的9月,在落山風吹拂下,我跟著前人的腳步,一探恆春半島的歷史人文古蹟,傾聽在地文史研究者講述這片土地與人的故事。

在外地強權還未進入台灣之前,恆春半島上住著過去稱為「土番」,如今我們知道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的祖先。半島最南端的鵝鑾鼻、東岸的龍坑等地,就是史前人類居住的聚落。站在鵝鑾鼻的制高點,看現今墾丁各個有人群聚的地點,例如小灣、帆船石、砂島等,都是史前時代的遺址,人類活動的遺跡存在於地底下。

研究人員在這些遺址發現人類使用的各種石器、貝器、動物骨骼製作的工具等,甚至在石板墓有玻璃珠、玉飾等物品出土。透過研究遺物,我們了解過去人類的生活型態,以及史前人類如何適應環境、順應自然的文化。

這片看似蠻荒的近海土地,曾經是台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我們踩踏的礁岩、健行的步道、走過的墾丁大街,都有過數千年前台灣祖先生存的痕跡,想來很令人感動呢!

█牡丹社 原民抗日戰場

隨著人類文明進展,17世紀的台灣開始成為世界強權亟欲侵佔的島嶼。位在恆春西側的龜山、北面的車城及內陸的牡丹鄉,更標誌台灣島嶼在東亞局勢地位上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也就台灣原住民史上的重大戰役「牡丹社事件」。

走上木棧步道,站在龜山標高72公尺的高點平台,北面的車城灣、南面的後灣就是1874年日本軍隊登岸的地點,龜山上如今仍遺留許多日本時代的軍事設施砲孔等。現在後灣海岸一帶已興建為海洋生物博物館基地,從龜山遠眺,可以想像當初日軍登台與捍衛土地的住民在此發生激烈的戰鬥,日軍以3000名強勢兵力取得海岸及內陸,一步步謀畫向台灣原住民招降並佔領台灣的戰略。

█古戰場 反省戰爭歷史

牡丹社事件日軍與排灣族人的戰役,代表台灣原住民保家衛土的決心。從石門古戰場的山勢地形來看,原住民善於利用對地形和地勢的了解,使日軍一時難以獲勝。另一方面,日軍因不適應氣候而大量感染熱病時,台灣原住民卻因吃檳榔的習慣使身體保暖,得以延長對抗的時間。而後日軍的佔台行動在與中國和談下暫停,不過此後日本開始以強大的軍國主義橫掃東亞,20年後台灣再度成為其轄屬領地。

行車沿著蜿蜒的台199線進入牡丹鄉,因為牡丹水庫設置於此,在保安林的政策保護下未有大量土地開發破壞,也因此山林蓊鬱,風光明媚。走訪石門古戰場、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這裡發生的歷史事件教育我們,從數千年前的人類文明一直到近代歷史發展,人類與環境的互動與變遷,都是我們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最好的參考價值和反思。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https://tcnn.org.tw/archives/14708,2021.11.08摘錄。

圖片來源:大鵬灣國家風景區,https://www.dbnsa.gov.tw/Scenery-Content.aspx?lang=1&sno=04006733,2021.11.08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