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12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後疫情時代事工動向
作者 / 李孝忠

新冠病毒(COVID-19)引發世紀性災難。除了中國的問題之外,全球化運動無疑是疫情蔓延的幫凶之一。

在經濟、政治、文化、資訊全球化洪流中,病毒悄悄地搭機蔓延全球。第三世界的神學工作者很早就提出全球化可能帶來另一波政治、經濟和文化殖民的危機,卻沒料到病毒帶來的災難比殖民化更甚,特別是弱勢貧窮族群受害程度更深。危機亦是轉機,病毒造成的隔離措施暫時阻擋了全球化的腳步,人類應趁機反思它的得失,基督徒宣教運動更應及時提出對全球化信仰的反思和對策。

普世合一是教會對受造世界的信仰觀點和價值;希臘文中,普世(oikoumene),即是「上帝家庭」;委身於上帝家庭的合一運動稱為普世運動,是上帝賦予教會的永恆使命。而經濟(oikonomia)涵義為「上帝家庭的維持」,不是滿足世人慾望的金錢遊戲;生態(oikologia)是地球居民的互相關係。人類要謙卑地認知、尊重地球所有受造物為我們的鄰舍,建立合宜的關係和相處之道才能使這個家庭永續生存。普世、經濟、生態是源自相同字根希臘文οἶκος(家、棲息地),三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將普世合一運動轉化為全球化可能是當代教會的核心使命。

透過「新常態論壇」(New Normal Forum)的經驗反思,我個人提出幾項建議:

一、簡樸生活的形塑。隔離讓我們遠離奢華消費行為;會議、交通資源消耗的簡省、生態環境的淨化等,都是簡樸生活的結果呈現。

二、宗教對話和合作。當世人在恐懼和苦難的情境中,所有的宗教都必須有所回應。新加坡社會的多元種族、文化和宗教的社會實況,正提供一個彼此合作、學習來關懷受苦者的機會,如對話學者保羅‧尼特(Paul Knitter)所言:「宗教的他者應結合一起來服侍受苦的他者。」

三、教會信仰價值和生活的轉化。以鑽研教義、探討真理為優先的靜態信仰型態應轉向實踐(praxis)(從行動、反思、再行動、到再反思……)運動模式。

四、本土神學的倡議。與教會青年探討教會的社區事工時,發現本地青年在社會強力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氛圍中對新加坡歷史、文化、人文方面有疏離感;教會在福音與文化的連結更是陌生,加上母語式微,族群的記憶和認同淡化,教會與社區之間的文化間隙逐漸擴大,信仰本土化的課題應開始審慎推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82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