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51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用心去旅行:拜訪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中)
作者 / 天空
鍚質平神父(右)與頭目(左)之墓。

二、排灣文化

旅程中遇禮拜日,我們去到森永天主堂參加主日崇拜。森永天主堂位在台東南端的達仁鄉,是排灣族的領域。民國86年的一個主日,森永天主堂發生火災,整個教堂被大火燒毀殆盡,雖然祭台上耶穌苦像的手腳都被焚毀,但其頭部和身體,以及聖體龕內的聖爵布卻奇蹟似地留存下來。 教友因此受到莫大的激勵,自許要成為基督的手與腳,勤做主工。

從我們下遊覽車的那一刻起,斜坡上的森永天主堂教友已列隊一邊拍手、一邊唱歡迎歌迎接我們。雖然駐堂印度籍的神父講道幾乎聽不懂、排灣族語的讚美詩不會唱,但禮拜過程中,看著從幼兒到老人齊聚一堂,再加上天主教、新教、非基督徒共融敬拜,這個圖像真美!若說「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這句話用來形容森永天主堂的教友們將再貼切不過。禮拜後的愛餐,豐盛之程度實在是令人無法忘懷。看著滿桌佳餚,大伙實在顧不得禮貌和形象,拿起餐具就毫不客氣地夾起菜來往嘴裡送。一道道精心調理的排灣風味美食,讓人對森永教友這般好客的熱情覺得好感動。 他們這樣甘心樂意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旅,森永的教友真正實踐了聖經上的教導──接待旅人,成為了耶穌基督的手與腳。離去前,森永教友還精心準備了小禮物分送給我們。我的禮物之一是一張金句卡,寫著:「在一切以上,尤該有愛德,因為愛德是全德的聯繫。」(哥3:12-17)是啊!若不是愛,怎麼會有哪麼美的事奉?若不是愛,哪裡來這源源不絕的熱情?我要怎麼回應這樣的恩典?唯有把愛傳出去!

雖然和森永的教友只有短暫的幾個鐘頭相處,離別卻並不容易,尤其是當自己是屬於純粹接受恩典的那一方。頻頻回首向森永道別之後,去到錫質平神父在南興部落的墓園。這位白冷會最早來到台東開教的神父,葬在排灣族南興部落劉頭目家族的墓園中,和老頭目並排而葬。錫神父的墳甚至大過老頭目的。錫質平神父對劉頭目的家族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大頭目的孫子德仁,若說挽回他的一生也不為過。據說當初錫神父和老頭目有約定,錫神父身故後要安葬在劉頭目的家族墓園中。然而,兩人身故的時間前後相距三十年,且期間老頭目的兒子也早逝,表示這個約定,至少跨了三代才執行。一個家族,三代傳承持守長達三十年的約定,光想到此就足以令人熱淚盈眶。

接連再參觀兩座排灣族的天主堂:土坂天主堂、金崙天主堂。這兩間天主堂真的是令我大開眼界。所有禮拜堂內的素材巧妙地將族群文化傳統與基督宗教元素融合,令人嘖嘖稱奇。以土坂天主堂祭台上的耶穌十字聖像為例,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是排灣族人的形象,十字架下有兩個甕和百步蛇的雕刻,十字架的周圍以實木切片由小至大輻射排列的設計,象徵十字架所散發的光芒。 在土坂,透過當初參與教堂裝潢的柯使徒解說下,才發覺每一項擺設都有其故事和用意,若沒有人引導認識,根本不可能知悉這一切。因著柯使徒精彩的故事,我們經歷了一場排灣與基督宗教融合的饗宴!

有著「東海岸最美麗珍珠」之美譽的金崙天主堂,是由印尼籍神父所設計,呈現出另一種現代化卻又蘊含排灣文化與基督宗教合一的樣貌。禮拜堂內,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是排灣族的亞當、夏娃; 洗禮池以甕加以裝飾;木雕、畫著聖經故事的魚形陶板、獸骨的擺設,使教堂內顯出強烈的排灣風情。此外令我印象很深的,還有祭台正後方、置放聖體龕的獨立空間。在這個靜謐的空間裡,還有一面牆,置放已故教友的牌位,更有二個甕形牌,寫著龔岱恩神父與包新慶神父的名字,以此來記念他們。 在我看來,這代表著金崙部落是完全接納龔神父與包神父為他們的族人。試想:兩位宣教師有著什麼樣的付出和融入,能讓種族意識鮮明的族群視他們為自己的族人?

【參考書目】
范毅舜,《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臺北市:積木文化,2008。
范毅舜,《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臺北市:本事文化,2013。
盧俊義,《牧會後記》,臺北市:信福出版社,2016。
「用心去旅行──尋訪海岸山脈瑞士人足跡」臉書社團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10976119462383/。

(待續)

文章與圖片來源: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天空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