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8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爛泥改質變樂土,成絕佳防水好建材
作者 / 採訪@黃玉琴

◆水庫淤泥改質再利用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台灣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公釐,是全球年平均降雨量的2.6倍,卻因各地降雨分布不均,短時間在小區域可降下驚人雨量,且高山陡峭無法有效留住雨水,必須興建水庫解決用水問題。台灣有200多座水庫和水壩,但颱風帶來的淤泥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除了清理不易,如何處置也令相關部門傷透腦筋。

2009至2014年,從全台各水庫清出的690多萬方淤泥,已將石門水庫外的13座淤泥沉澱池填滿,但淤積的速度驚人,每年幾乎可填滿一座水庫。2010年,政府花費540億特別預算整治3座水庫,其中一項是在曾文水庫下方建防淤隧道,將底層的淤泥排至出海口,預計一年能排掉104萬方。另一種方法則是利用人工機具挖掘,砂石車再運送到充當暫置場的曾文溪河道,欲藉助颱風時期的大量雨水將淤泥直接沖到下游,希望達到還砂於河的目標。不料,淤泥沒返回河道,反而隨大雨灌入住家,引發民怨。

水庫淤泥含有大量黏土成分,不利植物生長,也是一種不穩定的材料,吸水會膨脹變成爛泥巴,不但無法直接做建材使用,即使用做公共工程填土,也還需加入其他硬質土。若要燒磚製陶,則要先除去雜質,然後進行脫水及固化步驟,製造成本極高。

各種方法均無法有效解決水庫淤泥情況下,科技為循環再利用帶來契機。10幾年前,經建會(今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成功大學土木系教授黃忠信及其研發團隊,進行「水庫淤泥應用研究」。研發團隊發現,與河川淤泥相比,水庫淤泥相對單純且容易處理,經過特殊程序處理後,特性會改變,產生類似奈米的防水效果,也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具有商業價值。以往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爛泥巴,搖身一變為防水好建材,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廢土變樂土

在黃忠信的「水庫淤泥改質技術」基礎之上,成功大學技轉育成中心成立第一家由成大師生共同創業的衍生公司,即成大昶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大昶閎專賣以水庫淤泥和營建剩餘土製成的「樂土防水粉」,並設立「樂土建築醫院」,協助民眾了解房屋病變的原因,以提出解決方案。

身兼成大昶閎執行長及樂土建築醫院院長的郭文毅表示,讓淤泥變成兼具環保功能的新技術,是在大量含水的環境裡,把厭水性的化學藥劑加入淤泥漿裡,做離子交換,使厭水分子可以附著在黏土表面,產生防水性,這就是水庫淤泥改質。加了改質淤泥的沙漿,其吸水率比一般水泥減少一半以上,而水正是造成台灣建築病變的最主要原因。

台灣建築物以混凝土與磚造結構為主,吸水性強,防水工程沒有做好的話,很容易因為大雨或漏水使牆面潮濕,牆壁中的鈣離子會被溶出,在牆面形成白色結晶,即俗稱的壁癌,不但破壞美觀,還可能影響整個建築結構。郭文毅說,若以人來比喻建築物,壁癌就是建築物染上了皮膚病,是牆壁表面的水泥砂漿層,因吸水過多又無法排除濕氣而生出。由於台灣氣候潮濕悶熱,加上建築物表面大多使用不透氣的防水塗料,即使處理過了,一段時間後,仍會復發。所以樂土建築醫院採仿生科技概念,使用像人體皮膚一樣兼具防水與透氣功能的樂土水泥砂漿,從根源著手,就能有效解決壁癌的問題。

這項產品不只嘉惠許多長年沒有處理的老屋,甚至也有紅磚窯廠在重建時加以採用。由於燒窯使用的煤炭裡有酸性的硫磺,遇到屬鹼性的水泥建材,會產生酸鹼中和,出現像鐘乳石的物質。加了改質的水庫淤泥後,能延遲酸鹼中和的發生,可以延長紅磚窯的壽命。

◆還有很長的路

然而,從數據來看,目前水庫淤泥尚未做到完全再利用,可能連10%都未能達成。近年來淤積問題越趨嚴重,幾乎使台灣各大水庫陷入無法運作的景況,相關單位除了編列預算做治標性質的整治,還需要思考是否有別的路可行,並對淤泥的清理和改質,有全盤的統籌和運作,在政府和民間攜手努力下,創造雙贏的局面。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39期

照片提供: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