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61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護理先鋒烈以利姑娘
作者 / 陳美玲(台灣神學院兼任老師)
蘭大衛醫師夫婦,烈以利姑娘,日本醫官合影。

烈以利姑娘(Miss Isabel Elliot, 1881-1971)是北台灣第一位具有護理專業的女宣教師。她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人士,畢業於紐約的法拉盛護士學校,曾經在醫院中擔任護士工作。由於她懷著成為海外宣教師的心志,便到多倫多的女宣教師養成所(Deaconess Training School)接受裝備。在1912年由加拿大長老教會差派到台灣,成了北部教會的第一位護理宣教師。

■設立馬偕看護婦學校

烈姑娘抵達台灣的時候,位於淡水河岸邊的偕醫館已經有點老舊,規模和設備也無法滿足各種病人的需求,當時北部的教士會決定在雙連地區建設一間現代化的醫院,提升北部醫療傳道的品質。到了1912年的12月底時,設備新穎完善、為了紀念北部第一位宣教師馬偕牧師的「馬偕紀念醫院」落成了。這間醫院由加拿大長老教會資助了大筆建築經費,經由吳威廉牧師設計了俐落的兩層樓院舍,由宋雅各醫生(Dr. James Ferguson)擔任院長,烈姑娘任護士長,負責護理部。

新醫院開幕之後,馬上吸引許多病人前來求診,門診和住院病人的護理需求十分龐大,不可能單靠烈姑娘一個人來應付,因此1913年便在馬偕醫院裡成立了「看護婦學校」,由烈姑娘扛起管理和教學的工作。看護婦就是護士,從日治時代初期開始,台灣的公立醫院中陸續設立「看護婦養成所」訓練護理人員,後來私人醫院也比照辦理。在馬偕醫院的看護婦學校中,不少學生是來自淡水女學校的畢業生,她們學習護理技巧,並且實際照顧病人,理論和實務並重。烈姑娘負責的這間看護婦學校為馬偕醫院培養出許多優秀盡責的護士,提供病患照護服務。從第一屆的六名畢業生到日治時期結束之間,總共訓練出103名護理人員。到了1970年,這間原本附設在馬偕醫院中的看護婦學校正式立案,成為馬偕護校。

■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

原在北台灣服務的烈姑娘後來因為加拿大母會方面的變動,轉往中台灣服務。自1927年起,烈姑娘接受英國長老教會的差派,在彰基服務到1940年為止。受到二戰期間國際局勢的影響,在那一年,所有的外國宣教師不得不全面撤出台灣。不過,早在1923年,烈姑娘就曾經到彰化的蘭醫館(現在的彰基)短暫協助半年的時間。這是因為馬偕醫院在營運五年之後,由於加拿大母會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在海外宣教師人力的招募上有點吃緊。雖然北部的教士會一再呼籲母會增派人員到台灣,但是,實際上卻不容易。由於醫療人力和資源皆短絀的窘境,馬偕醫院不得不在1918年到1924年間停診熄燈,烈姑娘因而接觸了南部教會的醫療服務。

那時,她被借調到彰基,在六個月的期間訓練出三名能幹的護士服務中部的病人。到了1927年正式擔任彰基的護理長之後,烈姑娘再次貢獻出她的護理專業與管理專長。她負責護理部門,並且開創了夜班護士制,在烈姑娘認真嚴格的要求之下,不論日班或夜班的護士都兢兢業業地為住院病人提供最專業的服務,絲毫不敢馬虎。曾經和烈姑娘在彰基共事過的護士長蔡巧女士,對於烈姑娘對專業的要求,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專業和愛心兼具的白衣天使

在台灣服務了這麼多年的烈姑娘留下許多身著護士服和台灣護士的合照,但是,說也奇怪,關於她的文字記載卻不多,使我們不禁對於她是怎樣的人感到好奇。1928年在彰基發生的兩個事件,或許能使我們更了解她。第一件事是在廣為人知的「切膚之愛」故事裡,腿傷少年周金耀在住院期間,其實受到烈姑娘相當多的照料,這個部分過去鮮少受到注意。筆者在整理相關資料時,發現一張烈姑娘和周金耀在醫院裡的合照,足以為證。第二件事則是同一年在彰基有位產婦因為子女眾多,想要把剛出生的第九個女兒送人。經由烈姑娘勸說不成之後,烈姑娘便收養了這位女嬰,扶養她教育她。蘇佑美女士後來在長榮女中完成高中學業,直到1953年,佑美才在烈姑娘長期的努力和協助下前往加拿大,養母女在分隔十三年後再度團圓。後來,佑美和先生成為向加拿大原住民傳福音的宣教師。從這兩件事中,依稀透露出烈姑娘的愛心和堅毅的個性。

也許烈姑娘和大部分的女性一樣,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地用她的專業服事人服事上帝,默默專注地付出,不求被人歌頌和紀念。不論如何,她把護理專業傳承給台灣的教會醫院,在醫療傳道的領域中獻上她的忠誠和能力,她的耕耘和成果值得我們懷念,也讓我們因為曾經擁有她而向上帝獻上深深的感恩。烈姑娘返回加拿大之後,在多倫多的伊利莎白皇后醫院服務到1951年退休為止。1971年8月,她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旅程,回到天上的家鄉。

※參考資料

•張文亮。《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蔡巧與台灣初期護理》。新店市:校園,2005。

•鄭仰恩。〈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蘇佑美師母(侯書德牧師娘)小傳〉。《信仰的記憶與傳承─台灣教會人物檔案2》。鄭仰恩和江淑文主編。台南市:公報社,2013。

•卓邦宏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設一百週年紀念冊》。台北:1980。

•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85週年紀念特刊,1896-1981》。彰化:該院,1981。

•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百週年紀念特刊,1896-1996》。彰化:該院,1996。

文章出處:女宣雜誌第422期

圖片提供:彰化基督教醫院,http://www2.cch.org.tw/history/photos_detail.aspx?sno=9&oid=19,2020.02.05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婦女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