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6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讓勞苦擔重擔的客家人就近耶穌
作者 / 邱志仁
住棚節大地遊戲。

1998年我從神學院畢業,因為我是客家人,所以自願受派到客庄,隨即被分派到三義教會,至今已21年。感謝上帝恩典,分享這些年服事中得到的許多領受和學習,期盼大家有機會向客家人傳福音時,更能知己知彼、命中靶心。

■客庄宣教的困境

剛到三義時,這裡是只有十幾位中老年兄姊的小教會,因此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藉外展事工接觸社區。幾年後,發現客家鄉親還是很難走進教會,探究之後,我認為原因如下:

1.客庄鄉親對基督信仰的陌生:客家人在台灣幾個族群中信主比例最低。大部分客家人個性保守,鄉下又更保守,不容易接受外來事物;個性開放的客家人都到都會、甚至國外闖蕩。

2.三義獨特的木雕產業:三義以木雕產業聞名,與偶像崇拜有很大關聯性。雖然三義木雕多用於觀賞,非神桌供奉的偶像,但若改信基督,勢必面對許多衝突,因此成為信主的障礙。

3.黑暗權勢的謊言:教會過去歷史成為仇敵攻擊的破口,如某位長老生意失敗,在教會內外有許多借貸;信主兄姊家中有早逝、自殺、精神疾病、身障等一般家庭也有的問題,但信主家庭會被放大檢視,歸因於沒有拜祖先。小地方一傳十、十傳百,老一輩人人皆知。因此,許多鄉親連踏進教會都充滿恐懼,更遑論信耶穌了。

■恐懼形塑客家人民族性

起初的宣教困境下,我們真是不知如何突破,但人的盡頭就是神工作的開始,我們在困境中尋求神,聖靈就開始一波復興的工作。數年後回顧來時路,發現形塑客家人民族性的根源原來是恐懼。

1.對改變、變動的恐懼:因為歷史上遷徙、逃難,客家人渴望安定。這點可從藍營政黨選舉時打安定牌,對客家人效果最好,以及苗栗縣是唯一從未被綠營政黨輪替的縣市看出來。

2.對貧窮、缺乏的恐懼:同樣因為歷史因素,客家人很恐懼貧窮、缺乏,所以讓人感覺吝嗇,拿不出來、給不出去。苗栗縣的儲蓄率在各縣市名列前茅,也是一個佐證。

3.對長輩、權柄的恐懼:過去客家人家庭氛圍多權威、高壓,許多人對長輩敬而遠之。

4.對衝突、意見不同的恐懼:因為家庭氛圍權威、高壓,許多家庭維持表面和諧的假象,害怕衝突,不容許不同的意見存在,但這種和諧往往是犧牲真理換來的。

綜合以上,我轉向外地嫁進來的非客家籍媳婦傳福音。外來的媳婦對權威、高壓氛圍陌生、不適應,最被壓制、渴望改變,也最需要福音,所以傳福音果效最明顯。2003年開始有年輕媽媽信主,帶著孩子來教會。媽媽來教會,孩子自然跟著來,教會就多了兒童、青少年啦!

■客家人的行為導向

「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羅馬書9章27節)保羅這句話也可以套用在客家人身上。隨著在客庄服事的年日越久,我發現行為導向深深影響著客家同胞。

客家家庭氛圍權威、高壓,反映在父母的教養模式上,就是督責孩子做對做好、聽話照做。許多客家父母盡力督責孩子成為優秀卓越的人,這樣的想法沒錯,問題是缺少愛的表達,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父母「愛之深,責之切」的愛,而是嚴厲、掌控、高壓,行為表現好,才會受肯定、被愛。因此,許多客家人相信的是「我的價值是根據我的行為表現」,這就是行為導向。

1.因往日傷害而遠離父親:「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羅馬書9章31~32節)同樣的,我發現客家人信主的絆腳石是追求行為的義,也就是行為導向。

原本父母應該給孩子引導、肯定,但客家人多責罵、處罰、否定,讓孩子感到羞辱和無用。很多客家弟兄感覺自己不像兒子,而是奴僕,像大兒子一樣做得要死,卻對父親充滿苦毒。許多人從長輩口中聽過這樣的話:「話不用講那麼多,做得到的人才是了不起!」所以很多客家人是工作狂、勞碌命,或變成另一個極端。

過去,客家人真的不太會表達愛,不講心也不會談心,因為沒有人在意,漸漸自己也不在意。當一個人不懂得在意自己的心,也不會在意別人的心,就會只看行為。這樣的人表面上雖然孝順父母,因為孝順是華人高舉的美德,行為導向的客家人裝也要裝出孝順的樣子,盡諸般的義,但心卻與父母很疏離。遠離地上父親,自然難親近天上的父親。

2.用外在標準看耶穌:因為行為導向,所以用外貌認人、論斷人。客家人的家庭聚會,談街坊鄰居、同事、同學、政治時事、八卦消息……,就是不敢觸碰彼此的心。

既然客家人習慣用外貌認人,用外貌論斷人,自然也用外在標準看耶穌;如果用外在標準論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自然就會認為祂是軟弱、羞辱、不光彩的神。但是客家人想要的,是一位大有能力、靈驗、讓人風光、驕傲、抬得起頭來的神。

3.行為導向導致恐懼,無法因信稱義:行為導向的人害怕做錯事、失控、失去肯定和支持、失敗、丟臉沒面子……,信耶穌得面對這些生命深層的恐懼,無法用信心跟隨,無法經歷因信稱義的恩典。

4.不在意心,就缺少真實的連結、真實的敬拜、真實的祭壇:心是真實的連結、真實的敬拜、真實的祭壇發生的地方。當我們輕忽我們的心時,我們和神、和人不會有真實的連結,也不會有真實的敬拜。

如果不在意心,就會如同以賽亞所說:「主說: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以賽亞書29章13節)敬拜只流於形式。加上傳統信仰認為「有拜有保庇」,重要的是有沒有敬拜的行為,不在意有沒有敬拜的心,更加強了這樣不真實的傾向。既然沒有真實的敬拜,就沒有生命降服在前的祭壇,因為真實的祭壇就是我們的心。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29節)耶穌這句話,也讓我想到客家人!

客家人在行為導向的壓制下,只看到人的行為,卻看不到自己和對方的心。教會只能站在至近親屬、君尊祭司的地位上,代表客家親友呼求神的憐憫,讓他們把受不了、扛不起的勞苦重擔帶到主耶穌面前,求主憐憫,求主赦免,使客家百姓的心能夠在祂裡面得著安慰、安息。

我相信當神的子民自卑、禱告、尋求祂的面,轉離行為導向的惡行,祂必從天上垂聽,赦免客家百姓的罪,醫治客庄的土地。讓我們一起為客家百姓的得救、轉化齊心努力!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32期

圖片來源: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