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0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亞洲建國處境下的宣教(上)
作者 / 黃彰輝

譯/蔣記剛

東亞國家有一項相當重要的特徵,就是新興主權國家的崛起,這就像是全人類的器官,帶著新的功能。這些功能包含了:第一點,強化國家政治的自主性,藉著連結不同的宗教社群、族群社群、語言社群以及各地方的社群,也尊重他們各自的風俗民情,讓這些風俗民情可以進入到國家政治的社群中,並且藉著立法機關,使各個社群在國家社會中實踐公民權利,以脫離西方殖民政治的束縛;第二點,由傳統、停滯不前的未開發社會,轉型成開發的工業社會,這需要以自由、公義和大眾福利為基礎才能打造。以上兩點,都需要重大的革命才能發生,也需要深入打破過去宗教、社會、政治權力之間在傳統、舊制度及靈性層面的拉扯,也重新根植人們對事物的新觀念,好適應不斷變動以及全新的處境。────《東亞中的宗教、國家和意識形態》

刊頭這段話出自於東亞基督教協會(East Asia Christian Conference)在1965年所出版的一本書《東亞中的宗教、國家和意識形態》(Religion, State and Ideologies in East Asia : A Collection of Essays),這本書由印度神學家多瑪斯(Madathilparampil Mammen Thomas)跟阿貝爾(M. Abel)所編輯。多瑪斯是普世教協(WCC)中央委員會主席,相當為亞洲教會喉舌,並積極參與教會在建國(nation building)中所扮演的角色。

多瑪斯跟阿貝爾提出「建國的三個發展」:1.將不同語言、文化和族群的群體凝聚在一起,好成為一個互相協調且有動能的政治社群;2.將既有的傳統靜態社會轉型至動態的產業化社會;3.這兩者需要重大的變革/革命。而我接下來的談話像是為這一段話註解,我想要對這些論點做一點說明跟解釋:一方面,針對建立一個整全的政治社群提出評論;另一方面,也會對工業化社會提出評論。不過,開始評論前,我想先著眼在促發這一切發生的時代處境。

■戰火紛飛催生獨立建國

我想先說說我的背景。1937年,自東京大學畢業後,我離開台灣前往英國深造。那時候,要去英國是件很棘手的事,亞洲陷入一片戰火,日本早已出兵侵略中國,引發大規模的戰爭,那樣的情況很難讓我出國。日本警察就這樣一直監視我,直到我上船後才停止。有趣的是,我這一趟去英國的旅程,搭的是日本船──樫村號,船行經蘇伊士運河直達倫敦。這艘船所行經和停留的地方都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0年過後,二戰結束,我再次回到台灣,這次我搭的是英國的軍艦。再一次,我經過蘇伊士運河,但是所有的景色都變了。那些10年前我曾看過的地方,儘管遭受過戰爭的摧殘,卻可以感受到一種新的期待。那些殖民地,如雨後春筍般,都獨立建國了。那年是1947年。
亞洲新時代的序幕揭開了

從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捆綁中得解放的時刻來臨了!新時代的序幕展開了,昨日的亞洲早已消逝,今日的亞洲正準備啟航。但獨立是一回事,建國又是另外一回事。歡樂時光是該停止,並面對嚴肅的議題:又大又難的建國工程正要開始。

自1947年起,到1965年止,我都待在亞洲。即便我參加WCC神學教育基金會的事工,一年中我仍有6到7個月的時間待在亞洲。我在這些國家奔走,觀察戰後的狀況,赫然發現建國工程是相當細膩、謹慎與複雜的藝術。特別是就亞洲國家的處境來說,這些國家長期以來活在傳統信仰價值中,受此束縛已久。這也對照到刊頭所引述的話的重要性:解放政治的和未開發社會轉型這兩股力量要是結合起來的話,重大革命將勢在必行。

建國不能撿現成的(a finished article)。建國並非是一個既有東西,等著我們從國外進口過來。建國工程不可能是「英國製造」,或是「美國製造」,還是「俄羅斯製造」,建國是要自己親手去建造的。
建國是一門藝術,她也幾乎等同是創造(creation)。我說的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創造(creatio ex nihilo),我所談的創造,是傳承中的創造,傳承的影響力仍繼續發揮。這創造需要重大的革命,但是不只一次。更複雜的是,對新亞洲國家的誕生,我們還需要多層面的革命。

就如同日本神學家竹中正夫(Takenaka Masao)在許多場合提到,過去在西方國家發生的六種革命(註),同時也在亞洲國家如火如荼的展開。這一切的一切發生太快了,像呼吸一樣喘息不過來,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完成。

這種特質就是多瑪斯提到,有關重大變革是多層面的,必須要同時進行,也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造成重大變革的起因持續發生,新國家的產生也必須經過重大的變革。但坦白說,這是很難的工作。既身處在解放的喜悅中,獨立帶來的卻是長期堅忍又痛苦的工作,所有年輕的教會都在這樣多層面的革命中建立。但正是在這樣的處境中,我們可以談論今日亞洲的宣教。昨日的亞洲仍然以不同形式存在著,有許多威脅以強而有力的方式隱藏在不同層面。不過,今日的亞洲正在崛起,對新的國家而言,許多形式的變革仍然是必須的,如此,新的亞洲才會來到。

■令人措手不及的變革時代

在這一波變革中,教會的責任是什麼?這在許多地方都是相當頭疼的問題,可以說,哪裡有變革產生,就一定會有衝突跟暴力。1969年,許多日本學生因為學生運動遭到逮捕,我因此造訪日本六趟,這事已經影響了許多神學院(特別是東京神學大學),陸陸續續相關的事情也影響了神學院大約一到兩年的時間。是的,日本的建國工程尚未完成,仍在持續進行,教會方面必須擔負起政治上的責任。如果變革有如此的重要性,那麼我們也要相當看重暴力的問題。依亞洲的處境,如果我們要認真投入在改革中,我們很難避免衝突與暴力。

幾乎是在二戰後,變革來得措手不及,直到現在仍方興未艾,還具有爆炸性的展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不過,概略來說,在各個國家邁向獨立的過程中,大致可分作有四種型態,像是日本、韓國、印度、斯里蘭卡以及菲律賓。你可能會覺得很驚訝,竟然舉印度作例子,印度是個印度教的國家,但也決定走上世俗國家(secular state)的路。在這裡我們看見,有些革命性且開創性的事情正在發生。西方世界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亞洲的處境看來,並不是這麼絕對。 (待續)

註:竹中正夫(Masao Takenaka)所提出,分別是1517年的宗教改革;18~19世紀工業革命;1776年紀美國〈獨立宣言〉讓殖民地成為獨立國家;1789年法國革命追求基本個人權益;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開啟種族關係的革命;1917年俄國無產階級革命。

編按:本文為1970年10月6日,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黃彰輝於普林斯頓神學院的演說。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https://tcnn.org.tw/archives/59966,擷取日期:2019.11.18。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