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28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乘轎、走路,後山行
巴克禮台灣踏查筆記
作者 / 巴克禮
巴克禮與同工合影。

譯◎阿骨力

我在正月11日從府城動身,13日就是禮拜六,到畚箕湖(台南關廟的畚箕湖)。那時長兄(高長,高俊明牧師的祖父)也有跟我一起去,要去後山傳道。14日來竹仔腳(屏東縣林邊鄉的竹仔腳教會)做禮拜。禮拜一出發,那時有三個兄弟作伴,要去看一看。我怕路途太累,就請一頂交椅轎,兩人扛。雖然還是得走一半的路程,卻不會累。禮拜一不斷爬上山(浸水營古道),晚上在樹林口營(大樹林前營)休息。禮拜二再爬上去,早上差不多九點半到極高的所在,比海面高480丈(約1450公尺)。那個晚上在溪底營,禮拜三、四兩日走海岸,禮拜四晚上到寶桑(台東)。隔日在那裡又休息一下午;禮拜六才到里壟(關山)。

里壟有一家人願意遵行道理,卻還不怎麼明白道理的意義。他們在那裡沒有禮拜堂,只能在兄弟的家中聚集禮拜。也沒有什麼識字的人可以教他們。他們那裡離石牌(台東石牌村)的禮拜堂差不多三舖路(約15公里。一舖十里,一里約半公里),他們很少去。去年傳道人住在他們那裡一個多月,他們也有人學白話字,但所學尚淺。我們在那裡聚集禮拜,勸他們努力讀聖經,可以讀給人聽,也可以教別人。盼望在冬末的時候,傳道人可以去住在那裡兩、三個月。

禮拜一我去石牌(台東石牌村,石牌教會後來遷移,成為今日富里教會),住了一個禮拜。我已經有10年沒有去到那裡,看到他們有顯著的進步。新的禮拜堂蓋得很好,也寬闊。那個禮拜有49個人要求領洗。其中有些人來沒有多久,對信仰不太清楚,有些人卻很可取。總計接納12人,差不多一半是少年人,盼望他們可以盡忠,能夠大大有益於教會。可惜他們大多不認識白話字。安息日有200多人來禮拜,那時接納10個小孩,也有守晚餐(聖餐),又設立長老3名,執事1名,因為之前只有1名執事而已。現在長兄(高長)住在石牌傳道理。

禮拜一到大莊;禮拜二到觀音山,禮拜堂以前設在Tak-kai(迪階,位於玉里鎮),但是因為迪階位於溪(秀姑巒溪)的西邊,比較少人住,其他來禮拜的人都住在位於東邊的村莊。所以,去年他們商量,想要在觀音山蓋另外一座禮拜堂,若遇到無法渡過溪流的情況,可以在那裡聚集禮拜。今日我去一趟,再次與他們商量,要讓傳道者住在觀音山比較好,可以讓比較多人得方便,只有迪階的兄弟需要過溪而已。迪階仍然有舊的禮拜堂,奇數週的時候他們可以在那裡做禮拜。

那一個禮拜有28人來讓我問道理。依我所見,他們對道理沒有什麼認識;但是有人為他們的熱心與好品行作見證,就接納10人。亦設立兩位執事,那裡還沒有長老,亦接納孩童8名。安息日下午在那裡晚餐(聖餐),差不多有70人來禮拜。現在是興兄(穆興)在那裡傳道,也每日進行教學,學生有10多個,有的17、18歲。可惜那裡有好幾個兄弟姊妹又跑去跟隨世俗。禮拜六我們去找他們,有的接受苦勸,安息日又來做禮拜,說要反悔改變。盼望他們會確實來遵行。恐怕有的人比較心硬,沒多久之後就必須抹除他們的名字。

那兩個教會有好幾戶人家,是在山前(屏東)受洗禮,後來搬過去的。他們聽道理比較久,照理說應該要比較深信,為新的教會帶來大大的助益。但是,在我看來不是這樣,他們大多數的人沒有好的樣式,反而帶來損害。

那時我要去海墘,但是遇到大雨,兄弟正在插秧,沒有空閒陪我去。禮拜三下午在大莊請工人扛轎,禮拜四出發。那個山算高的,比海面高出差不多280丈(約850公尺),可是工人很能走,那天下午就到石雨傘,正好天黑,大家有點疲憊。

禮拜五、六在那裡問道理,共計10人。但是他們不太認識道理,有的人仍受其他事物阻擋,所以都沒有接納。我很煩惱,照我看,教會很冷淡。在那裡很缺同工,因為常常沒有傳道人可以教,那裡也欠缺詩本與聖經。我第一次在那裡所接納的人,有的實在是不夠資格領受洗禮,有的姊妹做錯事,有的還在拜佛。我們要祈求上帝興起那地方的教會,讓真實信主的人進步,不真實的人反悔。

我在那裡一個禮拜,禮拜四又啟程,禮拜五到寶桑,禮拜六到大麻里營(太麻里),在那裡守安息。下個禮拜三到竹仔腳。2月28日,就是禮拜一,到府城。真的要感謝上帝,因為得到祂的照顧,我一路平安順利,沒有遇到生病或差錯。

他們三個教會所拿出要幫助澎湖的教會的銀子,共計差不多17個 tióng-tāng 銀。

3月中旬,我打算搭船回祖家(蘇格蘭)休息。盼望明年再來,再與你們相聚。向你們請安辭行。願上帝大大施恩給你們眾人。(刊於1891年3月《台灣教會公報》)
(編按:本專題中,巴克禮所記文字,括號內為譯者與整理者所加註。)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08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53401,擷取日期:2019.08.06

圖片來源:新樓醫院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