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96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網路小編的心聲3-2
神學討論就像生命見證 「神學生Tulbus的歷險記」臉書粉絲專頁
作者 / Tulbus

創立「神學生Tulbus的歷險記」臉書粉絲專頁,是在我道碩新生退修會的第一天。成為神學院新生的那天,一切都很新奇,來專講的講員甚至用「牧師蛋」這個特別的稱呼來形容我們這些剛進入道碩一年級的神學生。「牧師蛋」這個名稱,興起了我想「記錄自己孵化過程」的念頭。當晚,所有專講都結束了,大家忙著交誼、休息,逛街時,我卻窩在房間,挑選大頭照並絞盡腦汁地想名稱。因為,我決定開個粉專,這不是一件開玩笑的事。

設立粉專,我知道我的神學底子非常不成熟;但我認為,神學的討論不一定要非常成熟,或是文筆非常好,因為神學的討論就像是一個生命見證,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可以透過不同觀點的交流,建構對上帝的認知。於是我在自己的表單頂端記下,邊寫邊學習。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即使我在神學院裡,學的雖然很廣,但是許多生命議題卻是上課沒有教的。這些議題除了私下請教老師之外,我也常常將自己的生命經驗與聖經做跨文本的對話。探討的問題有:醫治特會文化是否帶給病患負面標籤?創造新穎神學概念的背後是不是以商業為目的?LGBTQ族群是上帝所厭惡的嗎?面對福音及文化,原住民基督徒該何去何從?

雖然沒有成熟到可以解答這些神學上的難題,但我相信,我提出的問題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是從我生命經歷中最深的提問。而在當中,也會有許多前輩或是教會弟兄姊妹,給予我很多神學、聖經、哲學,以及生命經驗的好觀點,而這些觀點都很寶貴,擴充我不足的知識和視野。

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常會遇到神學觀以及價值觀與自己不同的人,在版上留言批評或謾罵。記得有一次,阿美中會馬太鞍教會因不認同恢復「祭祖靈儀式」而拒絕參與豐年祭,遭受外界批評。我寫了一篇文章呼籲網友,攻擊馬太鞍教會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因為從小生長在部落的我,很清楚地了解,部落跟教會的關係已經是無法分割的。教會中也有希望文化復振的人,而為文化復振努力的人當中也有教會的人,這些介於文化和教會之間的部落族人,又該站在哪一邊呢?這些外界的批評,無疑是撕裂這個一起生活、一起共存的部落。我認為,我們應該要更多對話,而不是對立。結果,這篇文章卻遭到許多網友發狂似地抨擊,這也讓我一度覺得網路真是一個可怕的世界,讓我焦慮又害怕,於是起了刪除粉專的念頭,並按下刪除鍵。結果要等15天後粉專才會真的被刪除。幸好,有這個15天才真正刪除的功能,要不然這個粉專就消失了。

因為常探討聖經人物主題的緣故,我進一步認識了聖經中那些我過去從未聽過或被我遺忘的人物及趣事。我也發現,若用讀小說的方式來閱讀聖經,讀起來不只有趣,也較能同理聖經中的人物角色及其心境。從小一直覺得聖經是要恭恭敬敬地讀,導致覺得讀經很令人恐懼。事實上,讀經要恭敬沒有錯,因為聖經裡都是神啟示的話語。但我發現,讀聖經除了恭敬之外,若能用不同角度的方式來閱讀,會發現這樣的讀經是關乎我們自己,不只是一本古老經典而已。

最後,我要感謝上帝,感謝祂陪伴我走這神學的歷險記;感謝祂在我的信仰反思中,更多彰顯祂的樣貌,而不是消失無形;感謝祂在我信心軟弱時,差派天使在我身旁加油打氣,而不是離我而去。我深知我有許多的不足,但我相信上帝會帶領、幫助我。

文章與圖片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13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55230,擷取日期:2019.07.16

圖片來源:《神學生Tulbus的歷險記》臉書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