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4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經歷苦難後的喜樂
空白後的復甦
作者 / 葉育任

耶穌的死亡,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令愛祂的人只能噤聲。所有的學生都逃開了,而關愛著祂的婦女,默默地流著眼淚,在經歷了三日的空白後,找到的卻是一座空墳。

在《無法送達的遺書》一書,收錄了數封被延遲了60年的遺書,其中一封,尾句寫上了:「一個人總是有一天要死的,請您們不要過分傷心吧!」這是當年雲林崙背貓兒干國校校長(今豐榮國小)郭慶的絕筆。書裡提到:「1951年5月20日早晨,一輛卡車停在雲林崙背貓兒干國校,三位荷槍士兵抵住廖玉霞(郭慶妻)的背後,問郭校長在哪裡。隨即把如廁出來的郭慶帶走,五花大綁,來不及喝一口妻子剛熬好的粥。那是郭素貞(郭慶女)與母親最後一次見到郭慶。」

遺書,原是逝者留給生者的言語,其中充滿著逝者留下的情感、遺憾與思念。書裡提及郭素貞:「面對遲來的遺書,她並沒有著力去控訴獨裁者的血腥,因為父親確實是反抗者,也知道執政黨是那般的政權。她生氣的是為什麼執政黨讓人寫了遺書,卻不把信交給家人。」在那樣的年代,許多受難者的家屬面對著自己消逝的親人,只有茫茫然地噤聲。這或許是每個面對已逝者的人遭遇的生命情境,在那些時間裡,好似所有人都議論著已逝者的生命事件,然而,每個人都可以事不關己地漠然走開。

驟然逝去,留給存活的人最艱困的,就是如何去面對那些空白。書裡提及郭素貞年幼的一段記事,「那時候我大概兩歲多,她牽著我的手,帶我到校長宿舍後面,沿著糖廠火車的鐵軌走著,然後叫我雙手合十禱告,默念:『上帝上帝,保佑我爸爸快回來』。」在每一個只剩下空白的事件中,人們仍然試圖帶著些許的期望,去向自己生命信仰的力量祈求,每個祈求都帶著熱切的盼望,每個熱切的盼望都隨著時間流去,因得不到答案而封閉自己的心靈。這顆心將死去,空白將帶來更多的空白。

然而,就像書裡提及的,「當要容納整個時代的種種,便必須認識到那份空白。」1993年,六張犁山上發現了一處亂葬崗,總共找到近200個墓,郭素貞看到父親的墓碑,她提到:「一塊小小的石頭,刻著名字與槍決日期,而時間已經過去了40年。……但撿骨時什麼都沒找到,……連一根骨頭一顆牙齒都沒見到。」當年在鐵軌合十祈禱的女孩,在成長的年歲中一直不敢多問當年的事。但從這個沒能開口的問號開始,郭素貞平凡的生活一點一點改變,與一個更大的世界相遇,然後決定自己的行動。

《納尼亞傳奇》作者魯益師也曾在經歷喪妻之痛後寫下《悲傷的體驗》,描述著如何面對沉默的一切與空白的房間。他形容上帝就像鎖上門栓,毫無回應,然而在一點一滴的悲傷中,他述說:「當我把這些問題攤在神面前時,並未得到任何答案,不過,卻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沒有答案』。 不是拴緊的門,比較像一種默默不語的,但絕非無動於衷的凝視。好似祂搖著頭,不是拒絕,而是把問題揮開,意味著:『安心吧,孩子;你不懂得的事多著呢。』」

空墳看起來似乎是一片空白,卻可能是一切的開始。郭慶的故事與耶穌的故事,並不是已經過去的、和我們隔著玻璃展示的事物,而是能夠促使我們在這些空白中重新認識一些什麼、重新寫上一些什麼。如同書裡提及:「或許,對郭慶來說,這是兩件相連的事情,讀書認識這個世界的樣子,然後思考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麼。……世界那麼廣闊,所知那麼有限,而我們只有在空白中尋找和此刻的聯繫。」

讓人心靈得以活絡的,在於他終於能夠了解一些事。耶穌的復活,沒有瞬間帶來門徒任何活躍的轉變,門徒是一點一滴重新理解這些空白,重新書寫這些空白。然後這個復活的力量,讓人們重新在生活中找到生命的動力,原本死寂的心靈,再一次復甦而願意向前看什麼會到來!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503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