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54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達文西是天主教徒?
作者 / 李糠

由於出差時與同事同進同出,接觸的機會大增,互動也因此更為多元、深入。當他們得知我是基督徒,難免會提到一些關於基督信仰的問題,其中出現頻率頗高的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如何區分?」無論是來自台灣、大陸、還是新加坡,幾乎都對此感到好奇與困惑。

我通常會盡我所知、所能回應,雖然這並不容易。若干如「天主教拜馬利亞,基督教拜耶穌」的想法,既叫人啼笑皆非,也實在難以保持緘默。

在一次餐敘中,當我表明:「通常基督徒不會稱馬利亞為聖母,不認為可以、需要透過她向耶穌禱告轉求,而是視她與一般信徒一樣。」之後,一個同事好像找到一個具有鑑別性的指標,興奮地提問:「那麼達文西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是天主教的嗎?因為他有畫聖母像。」

■回歸正道

嚴格說起來,在15世紀文藝復興(Rinascimento)巨擘達文西活躍的時代,尚無天主教與基督教之分,因此同事的問題一時之間讓我愣住了。從希臘文化汲取靈感、表現人文思想的文藝復興,與16世紀的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從聖經啟示尋求認識,重視神本,兩者本質與立場皆不相同。

今日的基督教,即是源自於宗教改革,若要回答同事「天主教和基督教如何區分」這類問題,實在需要回顧宗教改革的堅持與意義,而非簡化為對陳腐體制的反動變革,或是對僵化傳統的破舊立新。

若回顧歷史,或許世人與史學家會存在基督教是天主教分支的觀點。但對當年的宗教改革家而言,其初衷不是分裂教會,也不執意推陳出新,而是企盼教會回到聖經的啟示去認識基督、敬畏上帝,降服於聖靈。

分裂不是他們的目標,歸回真道才是。

■唯獨恩典

也許在羅馬教廷眼中,改教家們是離道叛教之人,但在改教家眼中,當時的教會卻背離買贖他們的主,那個時代教會的種種行徑,已偏離聖經甚遠。

其中,贖罪券的販賣,除了使教會落入斂財的錯謬腐敗,更可怕的是誤導信徒,以為基督贖罪這極重之恩典可以藉由金錢換取。任何善行慈惠尚且不能使我們得救,遵行聖潔律法亦不能使我們藉以稱義,「你們得救是靠著恩典,藉著信心。這不是出於自己,而是神所賜的;這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2章8~9節,新譯本)金銀又焉能使人躲避上帝對罪惡的憤怒與懲罰?

他們發現,當時的教會聲稱依循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年)對神恩的重視,但所行、所信則處處流露出對伯拉糾(Pelagius,360~420年)的認同,認為人需要透過基督救贖的人事物,方能與恩典合作,得著主的喜悅、接納。殊不知,若救贖有半點出於人的行為,恩典已然不是恩典,「既然是靠著恩典,就不再是由於行為了;不然的話,恩典就不再是恩典了。」(羅馬書11章6節)

人若宣稱自己的行為在得著救恩上有分毫意義,無疑是貶損主恩的價值與功效。

■唯獨信心

改教家們發現,對恩典有意無意的貶抑,對行為有形無形的抬舉,若不是使人驕傲自誇,就是使人陷入極大的不安與恐懼中。

尤其是當他們越認識聖潔是如何純全,越認識到人性是如何敗壞,便越發體會到人的汙穢行為如何能稱義?

「我們眾人都像不潔淨的人,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汙穢的衣服。」(以賽亞書64章6節)

人要觸犯律法、惹動主怒是何等容易?「因為凡是遵守全部律法的,只要在一條上失足,就違犯所有的了。」(雅各書2章10節)

這樣的焦慮,正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的經歷,因而當他發現聖經見證的福音、救恩、稱義,是單憑信靠基督成就的義行而得(加拉太書2章16~21節),他的喜樂與振奮無以復加。

因為明白福音的大能,他也曾如保羅一般,當面抵擋作假的彼得,為闡明基督福音的純正(加拉太書2章11~14節),為要持守因信稱義的真理(羅馬書3章21~27節)。

■唯獨聖經

改教家們也留意到,教會弊病的原因之一,是如宗教改革先驅伊拉斯姆(Erasmus,1466~1536年)所見,主導當時教會的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已然掩蓋了純正的福音,人的教訓、傳統已然成為信徒的圭臬,一如人子對猶太人的責難(馬太福音15章9節)。

為此,改教家們特別強調聖經權威高於教會、高於傳統,同時也戮力讓更多人可以直接讀聖經,如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1320~1384年)、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1494~1536年)、馬丁路德等,都曾藉著翻譯聖經,幫助信徒直接從聖經曉得上帝的默示,而非讓拉丁文聖經束之於高塔,受文字阻隔、受人意壟斷。

思及此,19世紀來台卓有貢獻的蘇格蘭宣教師巴克禮(Thomas Barclay,1849~1835年)也傳承改教家精神說:「你們自己讀聖經,會受聖靈的感動,雖然沒有人講道給你們聽,仍然會明白上帝的旨意。」

■唯獨基督

此外,看到人們對先賢尊崇、對聖人祈求,改教家也憂心他們以為在基督之外有別條路(約翰福音14章6節),在耶穌之外還有別的名,在上帝和人中間另有其他的中保(提摩太前書2章5節)。

因此他們企盼跟隨基督的人,如門徒在變相山的經歷,所信、所倚、所望、所愛都唯獨道成肉身、成就救贖恩典的基督(馬太福音17章8節)。

■唯獨榮耀上帝

正因為我們藉由聖經見證,曉得救恩完全是按著上帝的旨意、基督耶穌所完成的工作、聖靈的交通,一如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那麼,所有的稱讚、榮耀,都應歸給那獨行奇事的永生上帝,任何一點稱許,屬主的人都不配得,如詩人連連高呼:「榮耀不要歸與我們!」(詩篇115篇1節)

我們既看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就與使徒同聲說:「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1章36節)

■尋思今時

持平而論,華人會拙於分辨天主教和基督教,並非難以理解,因為在信仰告白方面,天主教與東正教相同,也接受肯定耶穌神人二性的《使徒信經》,是故在未信朋友眼中,兩者看似沒有分別。

然而,在看待聖經權威、救恩獲取、教會治理方面,天主教和基督教卻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我們今天回顧來時,並非是老生常談,也不是要列出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異同清單,更不是要回答達文西是否為天主教徒的疑問,乃是以此檢視我們今天的路是否還走在宗教改革的道路上?

或許我們承襲的只是制度組織,熟悉的只是沿革脈絡,朗朗上口的只是專有名詞,但改教家們堅持的、追求的,我們卻已感到生疏疑惑?當然,改教家並非完人,不需我們的敬奉(veneration),甚至若我們對他們的尊崇踰了矩,他們也必然如天使攔阻約翰的屈膝說:「千萬不可!我與你和你的弟兄眾先知,並那些守這書上言語的人,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啟示錄22章9節)

只是,改教家們呼籲持守著對聖經權威、上帝默示的敬畏與順服;他們疾呼赦罪、得生命、稱義、成聖,全是基督的恩典;他們表明得以稱義是唯有因信靠基督,而非行為;他們聲明所行、所有的一切,唯有藉著中保耶穌,沒有其他的人事物;他們承認這一切既全是上帝所行,也唯有上帝配得這一切的榮耀,人無從置喙分享。

這些,是他們跟隨牧人的足跡,而今仍然是我們的路嗎?

文章出處:<台灣教會公報>第3478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擷取日期:2019.04.24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