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10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山坡上的查拉密
充滿香氣的古部落智慧
作者 / 廖靜蕙

每年春分後的一個月,是最適合植樹的時期,台灣各地都在此時忙著新植、補植林木。台東太麻里下多良的排灣族查拉密部落(Calavig),也於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一天,與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合作植樹活動。

■以香氣擊敗魔鬼

事前部落阿瑪(對父執輩的尊稱)特別吩咐,要選有香氣、會開花的植物,因為查拉密傳承排灣古諺「香,是魔鬼的臭」,因此,要以香花重建香氛網、部落沿途都有香味,讓壞東西遠離。

查拉密部落又稱「瀧部落」,居民篤信基督,部落仿天主教傳統,將耶穌赴刑場前的路徑排成「拜苦路」,沿路就以桂花、梔子花及七里香等構築香氛網。在簡單的儀式及部落耆老劉榮治長老帶領禱告後,便展開了植樹活動。

不知道查拉密在哪裡?那麼多良火車站應該不陌生!太平洋沿岸的查拉密就位於多良火車站旁,每逢假日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多良車站朝聖,卻不知道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部落。

「查拉密部落蘊含豐富的生態智慧。」八八水災後成立的向陽薪傳木工坊使用廢校多良國小的場地,近十年來是部落族人習得木工技藝的地方,在此發展天賦、製作精緻木藝產品,現在陸續又結合部落實習廚房,讓遊客多一處參訪、消費的去處。這幾年在專案經理陳秀如努力下,猶如部落對外的窗口。

「查拉密是排灣族少數幾個從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都未被遷移的部落。族人以傳承下來的生態智慧在這塊土地生活,整座山處處都有值得一說的故事。」種完樹後,不妨跟著陳秀如走讀部落,尋訪隱藏其中的寶貝。

■鷹眼守護的坡地小米田

春天結實飽滿的小米穗迎著海風微微搖動,收成後的紅藜等著陽光吸乾水分,部落媽媽不時得出來翻動紅藜。這些畫面構築了查拉密之春。

4月正是小米結穗、逐漸成熟之際,只見部落坡地上到處都是結實飽滿的小米。小米田裡散落一層碎石頭,這可不是阿瑪工作偷懶喔!一般認為,田裡就該是裸露的泥土,而且越肥沃越好,但是部落認為這裡的太陽有兩個,一個在天空,另一個在海平面,當太陽從海平面升起時,熱輻射相當驚人,地表的水分隨即蒸發。鋪上石頭,可以阻隔熱度,保留住地底下一點濕潤,而這一點濕度,就讓生物得以存活。

這裡的坡度雖都在45度以上,卻未曾發生土石流,正是歸功於部落堆疊的砌石牆製造了孔隙,讓每次大雨降下的雨水往下滲透、保留在地底。陳秀如稱之為「部落的生態工法」。

之所以種植在陡坡,則與當地的生態有關。這裡後山的森林是老鷹的棲息地,加上面海,氣流非常適合老鷹飛翔。由於老鷹多,坡地上的小米田暴露在老鷹的視野中,因此沒有鳥害也不需要趕鳥。而且晚上吹山風、白天吹海風的小米不容易生病,好吃又健康。

族人也會沿著砌石牆栽種山芋,雖然不時會引來山豬啃食,但這些吃山芋長大的山豬,很快地就會成為族人獵捕的對象了!

■滿是學問的Vuvu後花園

部落的Vuvu(泛稱祖父母輩)擅於利用家屋周邊的空間營造花園,小小的土地上種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尤其一般人看似沒有用的植物,到了Vuvu手中威力瞬間變得強大!月桃、刺蔥和假酸漿,是Vuvu後花園的基本要角。

陳秀如解釋,月桃葉可用作包材,包裹「阿拜」(Avay)、粽子或其他食物,排灣族用月桃葉盛飯包「阿拜」,就是要把月桃防蟲抗菌的成分融入飲食之中。此外,月桃也是做成帽子、籃子的編織材料,在部落媽媽口中,月桃茶更是去體內油脂的部落智慧。

刺蔥除了作料理烹煮外,社區媽媽還會做成香料,增加食物的風味。這裡的刺蔥是莖部長刺的紅刺蔥。而由於刺蔥得透過小鳥傳播,住家附近若有刺蔥樹,便被視為一件幸運的事。

部落稱假酸漿葉為「阿拜」的衣服,是部落普遍利用的民俗植物,部落Vuvu說可防止脹氣。阿拜的主要成分為糯米,容易刺激胃酸,而假酸漿可抑止。Vuvu還會摘幾片假酸漿葉加小魚乾煮成湯,有減緩胃痛之效,假酸漿可說是非常好的植物。

■友善大自然,夠用就好

早晨,在部落偶爾見到老人家從山底下慢慢往上走,原來是家裡沒水,沿著部落尋水。陳秀如解釋,部落沒有自來水,全仰仗山泉水,只是若遇到水流量不夠時,泥沙就會沉澱造成水管堵塞,一旦堵塞,家裡就沒水了。

一開始,陳秀如不懂老人家為何這麼麻煩地做這些事。Vuvu卻說:「我們人要用水,山豬、獼猴也要用水,這些花花草草也要用水,我們人夠用就好。」這也解釋了何以家家戶戶都只儲存一桶水,蓄滿就任水自流,原來是留給山豬和大自然。這種與大自然分享的精神,讓陳秀如相當敬佩。

邀請你以後到多良車站一遊時,別忘了到查拉密走走,建議先與向陽木工坊聯絡安排參觀,有機會到部落走走、聽聽部落的故事吧!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60期

照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