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9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勞工運動—我的抵抗與信仰
作者 / 盧其宏
〈臥軌滿週年 關廠工人續抗爭〉與苦難者的生命連結,讓基督徒得以知道信仰是什麼。(相片提供/盧其宏)

信仰和社會運動,這兩個能分開談嗎?對於一個基督徒或是一個社會運動參與者而言,這兩部分勢必是相互交雜的,不論是在想像上,或是就在某個當下,信仰的那個群體或是區塊,可能也在扮演著某種角色,只是我們通常不會提起而已。

2002年,我在進入校內大學新聞社(後簡稱大新)的同時,也參加了校內學園團契,並且教會的服事也仍舊持續。不管是參與哪一個,核心的動力相似,希望能找到些意義,把自己投身進去。

一個友社的學長曾擔任過光鹽社社長,在社辦一牆之隔的另一邊,是瀰漫邊緣氣息的青年社。青年社的菸味飄溢到牆的另一端,讓溫馨的詩歌與寧靜的禱告失了味。那位學長三番兩頭去青年社表達不滿,但是,在跟我講這段故事的時候,他早已是青年社的老學長,他說:「做在最小弟兄身上的,就是做在祂身上。」這句話我認為不是他隨口講講,或是要為自己的墮落邊緣來找藉口,在苦悶的邊緣階段,我不斷地從他口中反覆聽到這段話。

溫馨的詩歌、刺鼻的菸味,平安的祈求、激盪的不滿,我們要做的是什麼,怎樣可以做在那最小弟兄的身上?我認為這是「運動中的信仰」,那個學長仍舊有信仰,那時我可以看到。

東菱(編按:指東菱電子關廠抗爭事件)之後,我再進入樂生療養院的保留運動,樂生院為了順利搬遷,不斷地帶起新舊院區兩邊院民間的衝突,也間接使得在聖望教會聚會的院民分成兩邊。主張保留的舊院區院民在教會算是少數,去聚會時,舊院區院民會受到些不一樣的眼神。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7年在許多基督徒夥伴的建議下,我們一起在樂生院蓬萊舍開啟了每週一的「樂生祈禱會」。

在祈禱會中,開始體會到信仰對於院民的意義,在神經痛、與外界隔絕之中,是靠著信仰支撐過來的。在抗爭過程中,這也成為他們的扶持。一句「感謝主」,是他們身上超過半世紀的苦難中的吐露。什麼邊緣與領袖、運動與信仰的衝突,在祈禱會中變得都不存在了,因為信仰根本就在那些邊緣的苦難與掙扎之中。

唱詩尋求苦難中的安慰,祈禱著能夠度過接著來臨的風暴。院民周富子在2007年9月警方攻堅前夕,帶領所有聲援者跪下祈禱,為眾人來祈求。信仰就在那邊,而非遠在看不見的地方。在祈禱會對外的訊息中,我們曾寫下這樣的文字:

「作為一個一般的基督徒,我們很無力,因為我們沒有管道,因為我們沒有力量。但是,請別為樂生『代禱』,如果『代禱』馬上讓你鬆一口氣,並且覺得可以結束這個話題的話,那真的,請別為樂生『代禱』。

真正的代禱是出自真實的關心,是好想好想去知道目前的狀況,好擔心好擔心所以求上帝幫助的代禱。不會有人真正幫忙跟上帝講話的時候,站得遠遠的絲毫不關心需要代禱的人的狀況。我為你代禱,希望是一個生命的連結,而不是拒絕的代名詞。」(基督徒關懷樂生聯盟──樂生團契,2010)

與苦難者的生命連結,才讓我們知道了信仰是什麼。在連續2年的祈禱會間,我很少去教會,但我覺得我一直不斷地被牧養著。對我而言,信仰變得很簡單,就是看到人的苦難、結構的惡,與被壓迫者在一起,並且一起奮戰下去。因為我感受到,信仰是從這邊長出來的。

信仰從苦難長出,運動作為信仰的實踐,這是我在樂生院認識到的。

文章與照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13期

照片提供:盧其宏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