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8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穿越聖經去旅行3-1
最後的晚餐,永恆的筵席
作者 / 陳小小
彼得三次不認主雕像。

【編按】記念耶穌基督受難及復活,接下來連續3期,讓我們跟著陳小小穿越聖經去聖地旅行,吃主的聖餐、走過苦路,經驗主復活所帶來滿滿的喜樂!

西元70年耶路撒冷聖殿被毀後,越來越多人指稱耶路撒冷舊城西南方「錫安門」所在之處的丘陵地為錫安山,也就是現今一般聖地旅遊所提到的錫安山。但這與聖經中所稱「錫安」的地點,其實並不相同。大衛王的陵寢、耶穌與十二門徒最後晚餐之處的馬可樓、耶穌原諒彼得三次不認主的雞鳴堂、用猶大賣主的工價買的血田,皆是遊訪錫安山的重要地點。

▓馬可樓的最後晚餐

馬可樓(Upper Room)位於大衛墓的上方,15世紀被土耳其人占領改為清真寺,禁止基督徒及猶太人進入約500年之久。耶穌被釘十字架前與十二門徒最後的晚餐、耶穌復活後兩次顯現及五旬節眾信徒被聖靈澆灌,皆在此處。

牆壁上有穆斯林祈禱聖龕(Mihrab),供穆斯林朝聖城麥加方向禮拜。裝飾華麗、技法精湛的彩色玻璃窗,紋繪阿拉伯式特有風格的蔓藤花紋裝飾圖案。然而此處已不見穆斯林禮拜,而是擠滿一群一群的基督宗教徒在此禱告與讀經靈修,或許是盼望經歷當年五旬節聖靈的澆灌。

馬可樓(拉丁文cenaculum,原意為「飯堂」)極具重要意義,基督宗教的聖餐崇拜禮儀即源於此。耶穌受難前,在此處與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吃我肉、喝我血」的教導,當時引起眾人議論紛紛,好幾個耶穌的門徒聽見了,也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甚至有很多人就此離開,不再跟隨耶穌。

但當耶穌受難,為世人被釘十字架,大家才終於明白「吃耶穌肉、喝耶穌血」之意,即接受耶穌的生命與救贖。信祂的人經由聖餐禮拜,記念耶穌為自己的罪而死,同時盼望未來與耶穌在天上一同坐席。耶穌說從東、西、南、北將有人來在上帝國坐席,這並非一個隨隨便便、沒吃到無所謂的筵席,而是關乎永恆救恩的筵席,耶穌邀請所有人都來享用。我已經訂位了,深盼您能與我一同赴宴。

▓賣主工價購置的血田

猶大出賣耶穌的血錢不能用在上帝的聖殿事工,眾人合議用那銀錢買了作為埋葬異鄉人的墳地,稱為「血田」。

雞鳴堂右側有個大平台可以俯瞰汲淪溪谷及耶路撒冷四周的景觀。呂榮輝院長舉起拐杖指著說:「血田在那裡,上頭已經蓋了一所修道院。」眼鏡度數不夠的我,順著拐杖遙指的方向吃力地凝視過去,模模糊糊看到一堆雜亂的墳墓垃圾堆中似乎有間小教堂。

血田當前,那一刻我心虛了,發現自己跟猶大並沒有兩樣;然而不同的是我還活著,還有機會歸正。更重要的是我懂得倚靠耶穌,逐漸勝過貪婪,出黑暗入光明。血田上面那間修道院,就是得勝的記號,見證著耶穌透過教會繼續祂的救贖工作,拯救被貪婪綑綁的你和我。

▓彼得三次不認主的雞鳴堂

用完逾越節晚餐,耶穌和門徒們按著傳統,吟唱著詩歌向橄欖山走去。耶穌繼續之前「有人要出賣我」的話題,「你們都要離棄我,但是我復活以後,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聽老師滿口又是出賣、又是離棄,彼得終於忍不下這口氣,衝出來慷慨激昂地宣告說:「即使其他的人都離棄祢,我絕不離棄祢!」耶穌平靜地看著彼得,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兩遍以前,你會三次不認我。」彼得用更堅決的口氣說:「即使我必須跟祢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祢!」其他的門徒也都異口同聲紛紛宣誓致死效忠。

雞鳴堂鍛鐵大門的浮雕描述「你會三次不認我」的故事,不同深淺層次的浮凸效果,將左邊伸著三根手指、著藍衣的耶穌烘托得更鮮明,似乎對著每位要進去參觀的人問:「若是你,我要伸出幾根指頭?」

▓耶穌該亞法府邸受私刑審訊

一些考古學者認為,雞鳴堂即位於大祭司該亞法的府邸──非法私刑審訊耶穌之處。教堂外院子有座雕刻作品,下方碑文以拉丁文寫著「Non novi illum.」(我不認得祂),訴說著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故事。

學生時代剛信耶穌,年少輕狂的我讀到這段經文時,驕傲地訕笑十二門徒的軟弱,自認比彼得還勇敢。但畢業進入社會後,人生各種試探及壓力張牙舞爪地襲來,當面臨恐懼時,信心有如豆腐不堪一擊,豈止三次不認耶穌?

▓受俘走上汲淪溪谷石階路

院子旁邊有條順著地形從汲淪溪谷上行到大祭司該亞法府邸的石階路,牆上一塊土黃色泥板浮雕著耶穌被繩子綑綁、在士兵及敵對者叫囂下被帶來審訊的畫面。遊客會一步步走著這石階,安靜默想主耶穌當晚被捉的情景。後來有人在此不小心摔倒,上告以色列當局索求賠償,這段石階就被圍封,導致以後的遊客只能步經旁邊的走道來記念耶穌。不過或許這一切都有主的美意,這樣一來,這段石階路免去絡繹不絕、熙來攘往的人群踩踏,反倒能被保存得更久一些。(本文節錄自《穿越聖經去旅行》,待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6期

攝影:盧瑞興、陳小小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