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79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邁向未來再創歷史
德生教會服事20年有感
作者 / 胡忠銘

個人何其有幸能受邀到德生教會服事,來到德生教會之前,對教會完全沒有概念,當然也不知道教會在哪裡,加上牧養大型教會並非自己的人生規劃,所以感到「意外」。然而回想起來,會到德生教會服事,必定有上帝的旨意,才能成就此事。

■24小時不打烊的職分

數算之下,自1998年從花蓮舉家搬遷來到德生服事迄今,已整整邁入第20個年頭。若以「代」觀之,20年算是人類的「一代」,在人一生的歷程中,並不算短。值得一提的是,能在德生教會53年的歷史中(1964~2017),參與19年的服事,不但已經超過德生教會創設以來的三分之一歲月,也打破過去兩任牧師在此牧會的紀錄。

擔任牧師60年,於2012年9月8日安息的胡茂生牧師(家父的三哥),生前曾在台灣神學院兼課,上牧會學時,經常講一句話:「一位牧師在同一間教會連續牧會20年,若非『神蹟』,就會『起肖』!」意即長時間在同一間教會牧會,若沒有上帝的同在與保守,真的很困難。要面面俱到,滿足每一位長執和會友的需要,實非易事,若非親身經歷過,真的無法體會出這句話的哲理。如今,我就有著深刻的體認,這種心情無法訴諸筆墨,只有走過的人才能夠了解。

為因應眾多會友的需求,牧師的工作可謂如同便利商店,24小時不打烊,隨時都得處在備戰狀態;也好比消防隊員,得隨時準備出動,特別在大教會更是如此。預備講道篇的心情有如影視節目的編劇、導演兼演員,不但得長時間撰寫劇本,並自導、自演,滿足「觀眾」的需求。

再者,牧師的工作亦可比擬為餐廳的廚師,除了得長時間做出合乎所有人口味的料理,更困難的是,牧師所面對的,都是同樣一群人。因此,要預備的料理和節目得不斷創新,絕不能老開罐頭,或常將剩菜端上桌。當然,若再加上教會的行政庶務,同時得顧及教會增長,以及面對長老教會僵化的組織,還有會議當中的不同意見,其挑戰之大,可想而知!

近20年來,因時刻都有神蹟的出現,身為牧者的自己才能渡過層層的難關,不斷向前邁進,教會也才得以穩定成長。日後台灣教會,將面臨「少子化、信徒老化、守舊觀念、組織僵化、個人自我意識高漲,以及教會世俗化」的衝擊與紛爭等挑戰。身為基督徒,實有責任共同省思,並尋求因應之道,否則,未來的道路,將會崎嶇難走,如歐美的教會一樣,逐漸衰退,甚至走到關門的地步。有鑑於此,容我以擔任傳道人31年,同時在德生教會牧會近20年的經驗,提出省思,好讓我們能邁向未來,再創歷史。

■英美教會急速萎縮老化

1980年代末,負笈英國時,親眼目睹英國教會式微的慘況。走在鄉間,常可看到宏偉的教堂,不是聚會人數少得可憐,就是因為會友人數過少,負擔不起維修費用,而「關門大吉」,甚至被拍賣,淪為他用。

1990年代初,再度前往美國讀書,曾兩次利用長假,分別從芝加哥開車前往佛羅里達與紐澤西參訪,在多天的旅途中,看到幾間禮拜堂前的草地上,插有「拍賣」的牌子,深感不可思議!這樣的情景,在台灣成長的我,可未曾見過。好奇之餘,經過探究,我才知道,歐美教會之所以會關閉,甚至拍賣,主要之因,乃重視宗教教育的基督徒家庭銳減,加上會友凋零,年輕人不願進教會,聚會人數直線下降,經費無法支撐人事與維修的開銷所導致。

2016年「復活學季」,我有機會到英國劍橋擔任訪問學者,看到英國教會的衰退,比起1980和1990年代更加嚴重,令人相當傷心與難過!英國聖公會、衛理公會及天主教等教派在短短6年之內,就有700多間教會關閉,光是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友好的英國聯合歸正教會(United Reformed Church,簡稱URC),從2005~2010年間,就關閉了90間教會,所關閉的教會數在英國的各大教派中,排行第四。

面對英國傳統主流教會的不斷衰退,英國蘭卡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ancaster)的社會、政治學與宗教哲學教授琳達‧伍德赫德(Linda Woodhead)不諱言地說:「英國基督教已持續衰退了逾100年!」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的英國長老教會在教勢逐漸走下坡的情況下,為了整合信仰三位一體的加爾文主義傳統所屬之教會,乃於1972年邀集威爾斯等地的長老會與公理會合併而成「聯合歸正教會」。聯合之初,會友總數約有7萬5000位左右,教會數達1600間。無奈的是,時至今日,合併後的「聯合歸正教會」並沒有因此壯大,依然不斷萎縮。

依照2016年聯合歸正教會本身的統計,教會數只剩1400間,會員總數下降為5萬6000位,;與1972年相較,會友數少了1萬9000位,教會數少了200間。而目前聯合歸正教會仍在職的牧師只有608位,其餘的牧師,不是退休,就是年紀老邁,無法再從事牧會工作,因此在職的牧師平均一人得牧養3~5間教會。

更令人憂心的是,聯合歸正教會的會友年齡層偏高,年輕人少之又少,且幾乎沒有兒童主日學。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母會「英國長老教會」將會被邊緣化,甚至萎縮到得繼續出賣教產,才能應付教會的開銷。這樣的窘境,我不但親眼目睹,並且親自與英國聯合歸正教會所屬的地方教會牧師、會友,還有神學院的老師和學生,以及劍橋的學者討論研究過。

■與時俱進開拓教會事工

儘管主流教派快速萎縮,然而英國的新興教派卻吸引了不少亞裔、非裔及混血族群的年輕人前往聚會,特別是屬靈恩的五旬節教派和採較為活潑的敬拜讚美與小組教會,聚會人數蒸蒸日上。這樣的情況,和台灣教會頗為類似。反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會友年齡層偏高,又面臨少子化,在年輕人喜愛新興教派聚會方式,而頻向這些教會靠攏時,類似英國傳統教會的萎縮老化情況,勢必會在幾年後,於台灣上演。

這19年來,個人在德生牧會,除了擴展教會的社區事工之外,也特別強調禮拜的更新、靈命的造就、松年大學、快樂週末營、德生樂集、代禱團、兒少團契、在地海外宣教、彩虹愛家校園等事工,並極力推動「多語言、多形式、多場次」的禮拜,而於2002年開闢第三場禮拜,好讓不同年齡層的人,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語言和禮拜方式來敬拜上帝。

2012年,教會也特別為青少年開闢傳統與現代合併,但傳統重於現代的第四場禮拜,旨乃要讓青少年朋友在敬拜讚美之餘,也能夠了解長老教會的傳統與精神。並且,在第三、四場禮拜後,還有小組聚會,其目的就是要藉此發揮肢體關懷、宣揚福音的功效,擴展上帝國的境界。

此外,2014年由青年牧師規劃青年牧區。2016年再邀請到兩位有教育背景的年輕牧師加入團隊服事,並於2017年開闢兒童牧區,擴展兒少事工。教會得要有兒童和青少年,才能看見未來。

然可惜的是,在長老教會的體制下,事工推展的會議過程中,有些長執為了堅持己見,在意見過於強烈的情況下,弄僵開會的氣氛,甚至要牧師團「聽命行事」,而使得事工計畫受到阻礙。此乃個人最為難過的事項之一。

無可否認的,長老教會屬民主代議制,大家都可表示意見,且發表強烈意見的人,出發點也是為了教會,然表示意見之前,若能先了解事情的原因,並親自投入服事之後,再提出看法,才不會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一意孤行,堅持己見,嚴重打擊服事者的士氣,讓人心灰意冷。若發表強烈意見的人,能以身作則,接受造就,並熱心參與服事和奉獻,且全心配合牧師團所提出的事工,教會必定會更加興旺。

X  X  X

教會是由基督徒所組成的信仰團體,然基督徒也是人,因著人的有限,有人的地方就會出現問題。當然,教會問題的出現與教會的衰退,並非今天才有,新約時期的初代教會早就已經存在,我們從哥林多前、後書與腓立比書的記載,已可清楚看到當時教會所面臨的「內憂」與「外患」。

除此之外,在新約聖經其他的書信中,以及啟示錄對於「七間教會」之忠告裡面,對於教會問題亦有諸多的提醒。從中,已足以讓我們看到赤裸裸的教會問題、需要、發展、受阻與衰退之因。

惟願大家都能遵循聖經的教導,藉著反思,邁向未來,興旺福音。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27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