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78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夠額的」神學
作者 / Carola Tron Urban

譯/盧悅文

本文作者為改革宗瓦勒度福音教會(Waldensian)烏拉圭分會議長、河床福音教會(Waldensian Church of the River Plate)執委會副主席,現任「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執委,曾受邀參與第11屆的「拉丁美洲長老會與改革宗教會聯盟」(Alianza de Iglesias Presbiterianas y Reformadas en América Latina, AIPRAL),也就是WCRC的拉丁美洲區域組織,於2011年假瓜地馬拉召開會議,思考「水──生命的泉源」的議題。WCRC發表《阿克拉信仰告白》已逾10年,也藉這個機會透過閱讀與「水」有關的神學觀點,與大家分享《阿克拉信仰告白》的一些貢獻。

■改革宗的傳統

「改革宗的教會不斷地在改革」(Ecclesia reformata sempre reformanda),這不僅是身為改革宗基督徒的身分證,更是改革宗信仰的DNA。「改革宗教會不斷地改革」,並在變革之中,成為信徒日常生活的挑戰。改革宗產生神學的過程中有其特別方式,其中改革宗神學的方法論特別值得注目。當我們在談神學時,必須清楚了解神學本身是包含處境的。我們從自身的獨特性思考上帝,而這些想法的結論對每個人,包含女性、男性、小孩、年輕人、年長者、貧窮的、富有的、移民和原住民等等而言,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過程以及情境脈絡一直將神學條件化,而我們無法在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當中,為教義或者是不變的信念辯解。當我們明白改革宗神學是從事神學研究的一個特殊方法時,我們可藉此確認做神學的過程是有處境,而且需要全盤考量。

然而,正統神學將「神學」一詞保留,並把每個與「正統」相異的劃入「處境化神學」範疇,彷彿神學世界內,有個地方是在沒有處境的前提中被思考與討論。解放神學、女性神學、酷兒神學、生態神學、非洲黑人/非裔美人神學等,這些屬於處境神學;當「(正統)神學」被視為是中心的學說,從不同處境衍生出來的神學則被歸類在邊緣。

■與「關係」有關的創造

以完整思考的方式反思上帝的創造,有助於我們理解神學並非是唯一一種與「關係」有關的練習,同時也幫助我們了解在主內,彼此是以「有關係」的方式存在。這個邏輯有助於我們思考與水、土地和食物等相關議題。水、土地、食物不再是單純的資源種類,我們與水、土地、食物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而如今當務之急是,我們必須停止以「獲利利益」看待資源,改用有關係且是相互需求的角度來看待資源。

《阿克拉信仰告白》對於生態界的需求,有著以下的告白反省:

5.「我們已聽見受造物在呻吟,在綑綁中,等待被釋放(羅馬書8章22節),我們被受苦者的哭喊與受造界的傷痛所挑戰著。我們在人類的受苦與受造界的毀壞之間,看到一個令人震驚的相似處。」

上述三重關係有助於顯示生命的主在關係與完整層面的面貌。然而,「西方基督教文化」卻大肆強調人類是創造的中心,並且是被造來主宰其他物種。這樣的論述導致毀滅、不公義以及死亡,同時也是因為把靈性與物質的分離做為一種主宰弱勢者方式的結果。在過去,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教會於過去的歷史以及現今如何辯解它在種族滅絕、戰爭中扮演角色的實例。

《阿克拉信仰告白》同時這樣寫著:

8.「工業國家無限制成長的政策,和跨國企業為了營利的驅動力,已經掠奪了世界、並且嚴重傷害著環境。在1989年,每一天就有一個物種消失,而到了2000年,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絕種。溫度改變;魚量枯竭、採伐森林、土壤腐蝕以及對淨水的威脅,都是蹂躪地球的結果。此外,還有社群面臨瓦解、生計喪失、海岸區域與太平洋島嶼受到被淹沒的威脅、暴風的增加、高能量的放射線及健康與生態、生命體與文化知識被使用成經濟賺取的專利等等。」

20.「我們相信上帝與所有受造物立了一個約(創世記9章8~12節)」,祂已塑造一個根基於公義與和平異象的地球社群。這個約是恩典的禮物,無法在市場被銷售(以賽亞書55章1節),它是一個為所有受造物的大家庭存在的救恩計畫。耶穌指出,這是一個包容性(inclusive)的約,在裡面貧窮者和邊緣人是優先的夥伴,並呼召我們將對「我們當中最微小的」所行的公義放在社群生活的中心(馬太福音25章40節)。所有受造物都是受到祝福的,並都被包含在這個約當中。

21.「因此,我們反對任意無度的消費主義文化、競爭性的貪婪、和新自由主義全球市場體系的自私心態,或是任何宣稱沒有其他選擇性的系統。」

加爾文對於奢華、讓人羨慕的商品以及過量、多餘的文化感到憂心。這樣的文化在今日已經成為一個怪獸,我們需要發展一個「夠額的」神學來約束「過量的」文化;需要重新發掘上帝在有限世界中的無限臨在與行動。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約束的文化,焦慮和相應而生的症狀便是實例。經濟與政治力量正在築起一道道高牆,讓那些真正有需要但被排除在外的人消失。

我們是站在哪一道牆的牆邊?誰是我的鄰居?這是個與關係和處境有關的問題,需要處境神學好好的回應。這當中有相當強烈的「掏空」。在加爾文所寫的《基督教要義》第3卷第7章中,他提到:

「上帝的恩典將救贖帶給所有人,訓練我們放棄對於無宗教性與世俗的耽溺,並在現今的時代過著清醒、正直與敬虔的生活,等候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因上帝的恩典,祂(基督)為了鼓勵我們而捨棄祂自己,並為我們誠實敬拜上帝預備道路,幫我們除去信仰道路上的兩個主要障礙:不敬虔,是我們本性上容易傾向的;第二是範圍更加廣泛的對世俗的慾望。不敬虔不只意味著迷信,也包含任何對上帝迫切渴望的對抗。對世俗的貪慾等同對肉體的熱愛……。」

我們需要從個人主義以及自我服務的教會模式,恢復成一個先知性疾呼的教會。這就是「夠額」。「夠額」在一個流動社會中是種約束,在無止盡並且肆意的消費社會和野心權力中是一個停頓點。我們需要發展「夠額的神學」。

X X X

身為一名女性,我邀請大家從「家庭」之中開始做起。讓我們一起思考:「我是否有足夠的____」?有夠吃的食物、夠穿的衣服、足夠的飲水、夠用的金錢、足夠的時間工作,足夠的時間給與家庭,以及足夠的時間休息?

《阿克拉信仰告白》發表至今已逾10年,在這裡,我想邀請大家重新找出我們所屬改革宗的根,進行上帝公義的工作,並且在一個消費主義與虛華無止盡文化當中找出該有的規範與約束,藉此實現我們渴求上主的生活。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59期

圖片來源:天空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