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6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公民合作經濟2-2
一帖新解方一趟找答案的採訪之行
作者 / 陳怡樺
距離曼徹斯特車程約1小時的手作麵包勞動合作社(The Handmade Bakery ),社員、也是麵包師傅Higg談到,他們期待,不只受僱、受薪等工作形式一途,也試著用不一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勞動環境更公平一點。

2016年1月底,帶著許多好奇、嚮往和問題,再次來到合作運動起源地英國找答案。東奔西跑3個月,回台灣後又花3個半月整理完成《哇!原來這也是合作社》,答案找到了嗎?才發現,其實答案一直都在合作社七大原則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實踐過程裡。

這一路共採訪了29個合作社和推廣機構,聽到看到越多的合作社,發現可能性越多,在英國曾被認為既老派又過時的合作經濟,如今再度成了挑戰資本主義的新機轉,替年輕世代殺出一條活路。同樣都以「合作社」為運作模式, 外顯樣貌從雜貨舖、食品零售通路、輪渡、獨立媒體、清潔勞動、咖啡店、媒體設計、住宅到社區空間各行各業琳瑯滿目,但萬變不離其宗是「一人一票、共同決策」、「結餘分配」,以及源自同根生的「共同需求」等合作經濟的根本原則。

以社員的共同需求為起點的「合作經濟」,進而成為社員共同共有的經濟體,互利共好。合作經濟讓每一小點的資本慢慢凝聚,結餘回流至原始起點,逐步弭平經濟或階級上的根本差異。這段話可能有點難懂。就以源於英國,為人所知的「消費合作社」當例子吧!擁有超過170 年歷史的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位在曼徹斯特近郊的羅虛戴爾(Rochdale)小鎮上,為了對抗工廠老闆的剝削,一群紡織廠工人在工廠內籌組了「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由社員買賣民生必需品,逐步改善日益困頓的生活,也因此引動了英國的合作運動。

這趟採訪,沒有預設的前提下,勞動合作社成了此行最大重點,占了將近一半比例,這似乎也反映一些現況。過去年輕人只要肯努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人人都可懷抱創業或轉業的期待和夢想;經濟弱勢者只要肯打拚,也是能謀得生計養家活口。但這些年來,穩定的市場經濟似乎越來越不靈光了。資本主義大行其道,M 型社會已然形成,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惡性循環越來越難擺脫。身處此境的年輕一代能怎麼辦?有其他經濟模式可實踐可遵從嗎?

▉合理的勞動環境 在自己手中

「嘿!你受夠了低薪工作嗎?你受夠了無止盡的無薪又壓榨的實習嗎?你受夠了月光的日子嗎?」這是AltGen放在網站首頁的提問。AltGen,節自Alternative Generation兩個字的前三個字母,是一個協助年輕人自組勞動合作社創業的勞動合作社。

身處在「崩世代」青貧族的我,從勞動合作社的運作中打破了許多過往認知和束縛,也讓我從傳統雇傭關係的認知中鬆綁,看見「勞動合作社」成了一帖解方、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既然,合作社的組成源自社員的共同需求, 而「民主討論、共同決策」也成了合作社最珍貴的部分,「勞動者」等於「社員」等於「共同擁有者」是勞動合作社的共同遊戲規則,如何落實「一人一票」、「共同決策」是必問的問題, 11個勞動合作社的受訪者不約而同說:「在勞動合作社裡,沒有是老闆,所有社員一起表決、一起討論、一起做決定。」英國有句話「一起, 更強壯(You are stronger together.)」如此形容合作經濟。在「共同擁有」及「共同決策」中,每個勞動合作社走得更安全穩定且強壯。

對勞動合作社的社員而言,理想的勞動環境應該是什麼樣子?Green Shoots幼兒園勞動合作社發起社員Christine說:「我們不想要在上對下要求、指派工作的管理形式中工作,選擇離開,自組成立幼兒園勞動合作社。現在,我們為自己工作!」生活到底是什麼?「我到底為了什麼工作?面對惡劣的就業環境,剛畢業時的年輕人只能被迫接受嗎?」Blake House影像勞動合作社社員Ieva說,我們嘗試打造不一樣的勞動環境,在這裡,大家平等民主地工作,獲得一樣的薪資,選擇與自己信念一致的案子。

合作社不是另闢烏托邦,而是嘗試運用更平等、與每個人更靠近的方式,面對且解決組織運作時最惱人的人與事。對於社員,合作社不以營利為目的,對於外部市場,每一個合作社必須擁有健全的營運及獲利機制,透過穩定且合理的獲利,讓每位社員獲得公平且應得的報酬。所有類型的合作社,都是追求讓每個人、每種生物都活得好、活得自在,是更靠近道德(Ethic)的商業模式。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407期

攝影:陳怡樺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