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71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文學中的西拉雅3-3
《福爾摩沙三族記》破解時代懸案
作者 / 李瑞源

2012年出版的歷史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是台大醫學院教授陳耀昌嘔心瀝血之作,初次執筆文學創作即入圍當年文化部「台灣文學獎」,實力備受肯定。陳教授在本書後記中,述說觸動他寫作長河小說的契機,竟是由於叔父偶然提及家族在台灣的第一代查某祖(女性祖先)是荷蘭女性,這件事讓他掛心懸念不已,遂翻閱歷史文獻,從檔案中反覆尋找線索,推論可能情節,嘗試回答家族史疑惑,同時也是台灣歷史的時代懸案,終成巨作。

時序1646,故事情節集中在3個人身上交錯開展。一是漳州海澄人陳澤,年輕時跟過鄭芝龍船隊,明清鼎革之際投靠鄭成功反清復明,屢建奇功;一是荷蘭牧師亨布魯克的二女兒瑪利婭,資質聰慧,一家六口跟隨父親遷居福爾摩沙麻豆社,儘管她已有情人,只能跨海相思;一是麻豆社長老的女兒烏瑪,已婚,由於喜歡上教會學校學習文字,價值觀逐漸認同基督教義。

在形勢比人強的大環境,儘管父母親仍堅守阿立祖信仰,年輕一代已經受洗的烏瑪卻和瑪利婭情同姊妹,在教會熱心服事兼學荷蘭話,以及西拉雅文羅馬拼音法。另一方面,受到明、清戰事影響,渡海避難、遷居的漢人增多,成為荷蘭人徵收各類稅收的對象,更藉口抓逃稅大肆搜索民宅、騷擾良家婦女。長期苛徵雜稅終於爆發1652年郭懷一事件,在原住民襄助下,漢人死傷四~五千人,此役牽動鄭成功與荷蘭人的暗中角力,更讓原住民青年目睹荷蘭人處決漢人亦有殘虐一面,動搖對基督教的尊敬。三個族群的信任默契開始撕裂了。

一連串考驗接踵而至,1654年蝗災降臨並啃食大地,作物幾乎全毀;緊接著地震和強烈暴風雨侵襲,導致嚴重飢荒,觸發原住民對荷蘭人禁獵規定的不滿。1656年鄭成功對大員實施禁運,荷蘭商貿嚴重受挫,更彰顯其對在台漢人的絕對主宰力量。1658至1659年鄭成功二度北伐,一度包圍金陵城,結果功虧一簣,退回金廈;此時正好是荷蘭通事兼漢人頭家的何斌捲款私逃,逕向鄭成功獻圖獻策之時。這事引起荷蘭人恐慌,臆測鄭家軍隨時會攻擊大員,遂轉頭向巴城要求增援。援軍是來了,5個月後卻負氣離開,鄭成功眼看時機成熟,依何斌之議取道鹿耳門、揮軍大員,陳澤將軍在北線尾戰役擊敗荷蘭守軍,奠定勝利果實,普羅民遮城在第5天投降,熱蘭遮城仍在頑抗。

鄭、荷大戰,各社原住民保持中立觀望,但在鄭成功安撫攏絡下反倒傾向鄭家軍。原本避難到諸羅山社的200多名荷蘭人,約四十~五十名選擇往東邊山上逃難,其他人則接受勸降書回到赤崁,包括牧師亨布魯克和瑪利婭。為減少傷亡以及因缺糧實施軍屯,鄭成功採圍城戰術,盼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圍城期間雖有荷蘭援兵來救,司令官卡烏卻貽誤戎機,加上九一六大戰失利,一心怯戰,嚴重影響軍情。鄭成功也因為荷蘭降兵趁隙殺害副將林進紳,一氣之下怒斬在鄉間的荷蘭男性,包括牧師亨布魯克;至於在鄉間的荷蘭女眷及僕役,則發配將領為妾或僕。鄭成功本人迎娶牧師小女兒克莉絲汀娜,並賜荷妾給陳澤、馬信等高級將領,瑪利婭於是嫁入陳澤府邸(今陳德聚堂),倍受憐惜疼愛。此外,鄭成功更默許年輕士兵找原住民女性安定下來,當時麻豆社已被漢人的田地和房子圍繞。

圍城9月,在1662年一二五大戰攻下烏特列支堡後的幾天落幕,長官揆一獻城投降,雙方締約結束戰爭。鄭成功也同意讓克莉絲汀娜離開。2月9日荷蘭人列隊撤出熱蘭遮城,揆一發現還有400多名荷蘭人下落不明。瑪利婭決定要留下來,不僅是已懷有身孕,而是她認為她既是荷蘭人、也是福爾摩沙人,她是荷蘭和福爾摩沙的瑪利婭。一粒麥子埋入土裡死了,才能長出更多麥子。瑪利婭和她的後代們,將是荷蘭人曾經在此地的明證。

綜觀而論,秉持小說化歷史,而非僅僅歷史小說的《福爾摩沙三族記》,情節主軸貼合史料敘述與歷史發展,使大航海時代的英雄豪傑、村社風俗、烽火煙硝,從泛黃扉頁中躍然紙背,鮮活搬演了起來。加上小說家從龐大文獻資料抽絲剝繭、舖陳有序,巧妙架構人物背景、環境變化和時代因緣,儘管有虛構情節,如女主角瑪利婭的事蹟遭遇,亦不妨礙命運造弄之人性常情,唸讀起來格外入味。

《福爾摩沙三族記》

陳耀昌/著

遠流出版/2012年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67期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