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8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復原新幸福
作者 / 陳聖孜

在這個醫學進步的年代,很難想像患有精神障礙的可愛女孩,被家人帶去「收妖」,結果全身的傷讓身為社工的我想舉報家暴。精神疾病早年因為知識不足被錯認是「中邪」「下咒詛」「瘋子」等,甚至19世紀時,人們會施以開腦找出瘋人石或用火燒死精神病患等不人道對待。

其實沒有人願意生病,特別是精神疾病。因為精神疾病不像肢體障礙有外顯情況,可以快速得到人的憐憫;也不像智能障礙可以單純快樂。精神障礙使腦部總是不聽使喚,感覺總是遠離現實社會,負面情緒糾纏,彷彿走進死蔭幽谷,因此與人很難相處,快樂的感覺也稍縱即逝。

■融入社區復健

感謝神,2014年台灣將「精神分裂症」更名「思覺失調症」,讓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接納度愈高。目前台灣對精神疾病病情穩定控制者,有人性化的照顧服務,就是病患可以進入社區接受精神、心理復健。個案可以向健保局申請復健經費,家人可以免經濟負擔,也讓精神穩定者持續接受心理治療及持續復健計畫。復健內容以「就業」「就學」「就養」「就醫」為四大方向。精神患者在經過醫院治療後,更需要的是回到生活現場,在社區中復健與學習,恢復融入社區的生活,可說是最符合人性的治療方法。在社區復健中心,會依個人做最好的復健計畫安排。需要的民眾可以上網輸入關鍵字「社區復健中心」,再依所在地區找到最近、最適合的復健中心。

我接觸的許多家屬都認同,思覺失調症康復者如果長期在家,反應會變差,生活自理能力也會退步,長期在家更容易引發家人間的關係緊張。如果能有一地方讓思覺失調症者學習復健,再回到家中,家人關係會更緊密。

■天賜復原力

上帝給每個人一份特別禮物,就是「復原力」。就像是感冒時,自身會有免疫力,經過一段時間會恢復健康。早晨起床時,我們可能精神散漫,身體僵硬,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活動、運動或吃早餐,便可以恢復元氣。近幾年提倡復原力「resilience」的尋找,其實就是找出我們的內在資源,也是上帝特別化妝的祝福。

最早的復原力研究始於1950年代,當初研究重點在探討壓力情境對個人不利的影響,當時學者認為各種壓力或危機狀態如父母精神疾病、家庭暴力、家庭不和諧、經濟缺乏等不利因素,將對個體產生負面影響,多數學者對此抱持病態的觀點及消極看法,而忽略了堅強活著的個體。Werner自1955年起,與同僚對夏威夷689位高危險群嬰兒做了超過40年的縱貫性研究,這個研究發現,儘管這些孩子處於多重危險因子下,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長大後成為有能力的青年,能愛、能工作,有正向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對未來也充滿希望。Werner這項研究成了復原力最好的證明。

牛津辭典將復原力解釋為「個體在經歷不愉快的經驗如震驚傷害後,能很快回復好情緒的能力」。Howard(1996)則認為復原力指個體能禁得起困境及在困境中調適的能力。Turner(2011)指出復原力是一種卓越的能力,能幫助個體對抗困難、面對逆境,以健康的感覺持續過有功能的生活。簡言之,一個有復原力的人,面對困境與危機時,會賦予這些經驗意義,連接社會、世界、文化、信仰、跨越世代,並連結夢想與希望到未來(Hernandez,2002)。

國內學者蕭文(2001)針對九二一地震受災居民的恢復力研究發現,他們的人格特質包括1.發現自己的優點與長處,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2.能關心他人,具同理的能力;3.從正向積極的觀點看待自己過去的人際關係;4.對自己的未來有方向感;5.疼惜自己和親密的家人;6.能用幽默方式看待生命中負面事件;7.能從生命中無常感受對生命積極的態度。

因此,在精神疾病及家屬的照顧上,除了給予醫療資源、外在資源連結外,我想更需要是開發每個人內在的復原力,這是上帝給每個人最美的祝福與禮物。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87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