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32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散步愛河玫瑰聖母堂
作者 / 陳逸凡

漫步愛河畔,徐徐涼風與粼粼波光,佐以愛侶纏綿的身影,彷彿連空氣中都飄散著粉紅色的香氣。這條河流柔美浪漫的名字,就像早已存在幾個世紀之久,其實它是在1950年代,因有情侶在河中殉情才陰錯陽差得名,之後更有政客為了拍蔣氏獨裁者的馬屁,取「仁民愛物」之意將「愛河」改名為「仁愛河」,所幸民間不吃官爺這套,1992年終於得以恢復愛河舊名。若想一窺莊嚴恢宏的台灣天主教發祥地「高雄教區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簡稱「玫瑰聖母堂」),則跨越馬路就可抵達。

台灣各地街道往往千篇一律,高雄卻是個異數,它就像是一個異次元的存在。曾有台北朋友到訪時大嘆相見恨晚:「此生未曾來過高雄,竟不知這裡充滿異國般的魔幻魅力!」而愛河畔的玫瑰聖母堂正好體現了這句註解,它以仿羅馬式(Romanesque)的建築隱身在車水馬龍的五福路旁,典雅的教堂建築與城市的天際線融為一體,若只是路過而不特別瞧上兩眼,甚至會以為它只是一棵原生的植物自由地在路旁伸展。

在白天的開放時間裡,遊人可以盡情放膽踏入玫瑰聖母堂的圍牆內,「神愛世人」在這裡不只是口號,天主的信徒十分樂意與人分享上主的恩典,導覽志工會熱切地遞上簡介單張,若遊人的手裡抓台相機,他們更會熱心地指點應該窩在哪個角落、或者站上哪層台階,才能拍出教堂最美麗的姿態。

到訪當天,導覽的志工是個年過七十的老伯,他從兒時就在這裡成長,對教堂的上上下下瞭若指掌,「牆上是玫瑰窗組,鑲的是進口絕版彩色玻璃,內外顏色不一樣,這是1863年從西班牙運來的聖母像,上面圓拱是再也找不到的巨大台灣檜木……」老伯迫不及待想把滿腹這輩子吸收來的知識與我們分享。

老伯說天主教道明會的神父1859年就在打狗(平埔族舊稱,今高雄)登陸,來台已將近160年,早年也曾受到在地人的排斥,後來終於穩固根基在此傳養。現今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教堂則是在1929年興建,當年這裡的地勢低窪,需要填土,碰巧愛河正在清淤,神父便與政府接洽將挖出的土石拿來填充地基,當時的信徒分工合作,一個家戶認領一定面積,合力將地基填至一定高度,終於建立起這座宏偉的教堂。

由於到訪者多非天主教徒,老伯特地補充,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座經由梵諦岡承認的「聖堂」,唯有聖堂能夠懸掛教宗的牧徽,上有象徵教宗權力的三重冕,而台灣唯一的聖堂就是玫瑰天主堂。此外,玫瑰聖母堂上方的「天主堂」及「奉旨」兩塊石匾,更是由清國皇帝親賜,當年官兵路過見此「奉旨」牌就如皇帝親臨,都須下馬行禮!

老伯說早年台灣這種歐式建築的天主堂共有三座,其中兩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美軍炸毀,獨留這間歷史最悠久的玫瑰聖母堂。當時有個傳聞,據說美軍接獲情報,得知日軍佔領天主堂作為軍事指揮中心,因此派空軍前來轟炸,然而帶隊的美國隊長發現轟炸的目標竟是一間教堂,於是心生不忍,故意「技術犯規」將炸彈投歪,因此這間教堂才得以保全。

早些時候教堂內原是允許拍照的,可惜後來參訪遊客日多,無法謹守參訪的分際與尊重,後來經神父與信徒討論,如今已禁止遊客在教堂內拍照,關於裡頭典雅堅固的石柱、高懸的拱頂、大理石的祭台桌以及1863年來台的聖母像,只能留待看倌親自到訪見證了。

此行若是時間充裕,還可以順遊駁二藝術特區、鐵道文化園區,更可以路過同樣古典優雅的鹽埕長老教會,甚至前往西子灣、旗津一探。來一趟玫瑰聖母堂,可遊歷眾美景,還可吃遍隱身於巷弄中的阿婆冰、米糕城、鴨肉飯等眾美食,保證值回票價!

高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五福三路151號

為「台灣天主教會發祥地」,1859年天主教道明會神父郭德剛及洪保祿率領中國傳教員抵達高雄,同年12月於海岸邊建立臨時傳教所,隔年以土角磚砌成小教堂,並命名「聖母堂」;現今的教堂則為1929年李安斯擔任神父時開始興建,於1931年完工。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04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