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410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玫瑰人生,久久自芬芳
作者 / 蔡文雅

【編按】2015年是東海大學音樂系創系人、宣教師羅芳華(Juanelva Rose)來台五十週年,外號「玫瑰奶奶」的她喜歡台灣半個世紀以來始終如一:「我喜歡這裡,一直很喜歡,沒有任何適應上的問題。」

再過一年就是她的八十歲生日,讓我們回顧她如何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如何在台中投入音樂系的教導工作, 如何在台灣散發芬芬。

走進蓊鬱翠綠的東海校園,經過了寬廣靜謐的路思義教堂,轉進玫瑰花小徑,來到了這幢白瓦平房一看,宛如從繪本《玻瑰奶奶》裡走出來一樣!透明的窗戶旁還有隻打著瞌睡、瞇著眼的黑底黃花小貓。按下門鈴瞬間,寧靜的氛圍頓時劃破,變得熱鬧喧騰起來。兩隻小狗澎澎跟Mendi爭先跑到門邊,看是什麼客人上門,兩隻貓一隻緊張兮兮地跳上沙發,另一隻則緊急卻又不失冷靜地爬上貓屋的最頂端,蹲低下來,欲看看來者何人!

「哈囉!」熱情的羅芳華(Juanelva Rose)從琴房走出來,先安頓她的寵物家人:「你們不可以出去的,讓客人進來好不好?」她跟牠們溝通一番,將門打開,將客人迎進了家門。正好最後一段的課程教完,在琴房的學生揹起了包包,羅芳華不忘稱讚她兩句,「她很聰明,我很喜歡教她!」學生離開之後,羅芳華用一壺茶將訪客帶進了餐廳。

羅芳華已經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從小在兒童主日學,高中也進入學生團契,尤其是高中的學生團契,帶給她生命很重要的影響。她說,團契的輔導及教會牧師,都沒有任何架子,可以跟年輕人像朋友一樣地交談,也經常邀請不同的宣教師來演講,因此她在團契生活中耳濡目染,很自然地享受信仰生活,也認識了許多不同的宣教事工。但當時的她極度害羞,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一位宣教師, 只是羨慕著那些宣教師美好的特質與能力。

教會在她28歲的時候有一個特別的宣教計畫,供未滿28歲的年輕人申請去異地宣教,「當地如果喜歡你,願意把你留下來,你就留下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喜歡,就可以選擇回家,很自由的。」

適逢當年美國興起宣教的熱潮,也因著交通工具發達,教會的宣教模式開始從長宣到短宣,讓年輕人嘗試各種樣態的宣教。那時候羅芳華在教會服事年輕人,需要讓他們知道未來在服事上有什麼選擇,所以常常去翻閱宣教小冊子,上面記載著不同國家的不同需要,當她看到台灣的東海大學需要一個音樂老師時,心裡便留下一個印象。

雖然羅芳華覺得自己的音樂才能在許多地方都派得上用場,身邊的朋友也都跟她說教會非常需要她,但是當她的年紀越來越接近28歲時,心中卻有一個越來越強烈的感動,覺得無論如何想試試看成為宣教師。

「我真的很喜歡我原來的生活,教會、學校、朋友都很完美,但是心裡就是沒辦法不想宣教這件事。」羅芳華說,她幾乎是朝思暮想著宣教,那時候有一首詩歌叫〈我將去任何祢希望我去的地方〉(I 'll go where you want me to go),她總是心虛又害怕地唱,因為她嘴巴唱著願意,其實卻是做不到,她覺得自己怎麼可能出國!

後來連朋友都察覺到羅芳華的異樣,問她怎麼了?本來她性格很開朗,很容易親近,那段時間卻看起來有些憂愁,悶悶不樂的樣子。「我那時候才發現,我心裡頭,無論什麼時候都想著宣教,這件事情已經大大改變了我。所以我想要去試試看,即使申請不通過的話,至少我試了。後來,有一天我開車到教會去的路上,我就對上帝說了YES!」

28歲時,羅芳華就在這波潮流中,也試著讓心中萌發的宣教心志盛開。沒想到的是,在她試著向差會申請後,差會回信說想差派她去的地方,正是台灣的東海大學,「哇!原來那要去台灣當音樂老師的人,竟然就是我!」她就這樣來到了台灣,一待就過了50年。

羅芳華回想起過往,認為家人的支持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個時候她的父親已經過世,妹妹也已經離家在外,但是媽媽給羅芳華很大的支持,當她知道羅芳華想留在台灣時,回信說無論她決定怎麼做,都支持她,「所以讓我很自由。」羅芳華非常感謝母親對她的支持。

當時的衛理公會在各地做醫療和教育,如果當地真的需要牧師,也會差派牧師。但是一般而言,他們認為外國人適合做醫療和教育這些慈善工作,教會的工作則需要與當地文化貼近,所以由本國人事奉會比較好。因此,當時的宣教師大部分都是具備某一項專業,然後到宣教地去做一份工作,幫助那個地方的人。羅芳華來台灣時,也有幾個外國牧師,但是當本地有同工興起時,外國牧師就漸漸退出了。

因著開朗性格與熱忱,羅芳華吸引了許多學生,來台50載,她默默地埋首在東海校園的音樂教育工作。她喜樂地在上帝賜給她的崗位上服事,有許多學生進出她的琴房,接受她的教導,也有許多朋友進出她的廚房,接受她的早餐服事。這些看似平凡卻不平凡的每一天, 在每個人不同的生命階段發酵,「這些事在上帝手中,我就是交給祂,盡力負責我能負責的。」羅芳華一派輕鬆地說。

身為宣教師的羅芳華似乎沒有什麼「業績壓力」?她認為,無論是不是基督徒,每個人都是人,總之她就是來幫助人的。「耶穌也是如此,祂不會區分你是猶太人還是什麼人。」因此她與人互動的時候,從來不會問對方是不是基督徒。但是有學生來問她問題時,她會說她不知道他是不是基督徒,但是她身為基督徒的想法是什麼,並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其實常常會有人來到東海慢慢變成基督徒,或是離開校園之後成為基督徒,多數都認為是受到校園環境的影響。」

這樣的思維也反映在她的教學工作上,她會帶著學生到原住民部落去採集當地歌曲,也鼓勵學生學習國樂,盡量親近自己的文化,對她而言,這是老師對於身為「人」很自然的態度與做法。對羅芳華而言,無論在哪裡,人該怎麼活著,基督徒該怎麼活著,都是在上帝面前,是很真實而不虛偽的。不論她是否成為宣教師,她都會是一個喜樂、負責的基督徒。

將近退休的時候,羅芳華也曾想過離開台灣回到故鄉養老,當時離妹妹家較近的養老院有一個制度,較年輕的住進去,可以幫助年紀較長的,所以朋友建議她趁著年輕快點住進去。但是隔天,羅芳華在一個小散步的時間裡下了決定:「Not me, not now!」(不是我,也不是這個時候!)她笑著說,她那些朋友走路走得很慢,她模仿著他們慢慢走的樣子,但自己則是無法忍受那種速度而想要快步走,這表示她實在與那樣的老人生活格格不入。她還是想念台灣,也想回到台灣。

「我想到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句話:『天分跟世界的需要在哪裡碰在一起,上帝就在那裡呼召你。』宣教師這個身分,對我而言沒有什麼不同。假如我在美國,我也是做完全一樣的工作。」離開美國時,羅芳華一樣在大學教書,也一樣在家裡舉行查經班,一樣在教會有服事,跟在台灣一模一樣。

就這樣,羅芳華回到台灣後,向學校申請延後退休3年,一直教到68歲。東海大學感念她的付出,也讓她所住的房子裡成為她的終身住所!她將學校的房子重新整修一番,因為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放琴,所以方便繼續教學,然後她又像過去一樣,邀請朋友來吃早餐。「還有一間很漂亮的浴室!是無障礙的!」她志得意滿地說,對自己的改裝很滿意。而狗狗、貓貓也有了更舒適的新家,可以在廚房裡就著落地窗滿足地曬太陽。

這樣的玫瑰奶奶好像從來不曾心情不好,到底她有沒有低潮的時候,又是怎麼度過呢?「好像沒有吧,想一想,比較不好的東西只是一下子而已,不是永遠的,它並不會打擾我的生活。就不管它!我覺得我的生命在上帝的手中,我要管的事很少,但我該做的事我會好好做,我會負責任地做。」

對羅芳華來說,生活不用有太多規定,上帝已經接受了她原來的樣子,她可以在真理當中得著自由跟喜樂,她可以儘管享受其中。羅芳華說,人活出什麼樣子,是不是持守誠實、正直、與人和睦?與身邊的人建立什麼關係?是不是接納、包容?這才是信仰的核心,也才是她想表達信仰的方式。

「基督徒的眼光不應該是來自外界,應該要照著自己的背景去認識自己的文化。」因此羅芳華盡量鼓勵學生親近自已的文化,學習國樂或帶學生到原住民部落採集當地的音樂。事實上,也可以從羅芳華古色古香的中國風家居擺飾感受到她對台灣文化的喜愛。她的房間有自畫像和家人的照片,而另外一處竟還使用著初來台灣時的木櫃,羅芳華的房子,除了家庭回憶以外,簡直已經是台灣的一頁歷史了。

在自己喜愛的地方做著喜愛的工作,玫瑰奶奶堪稱是最快樂的宣教師,但她也認為宣教師不是戴著光環的工作,「一個基督徒就是一個宣教師,其實有時候我們所做的事,跟牧師一樣有果效。」

對羅芳華來說,基督徒做完禮拜之後就是「出去服事」,但是有一些人卻覺得在教會司琴、教主日學才是服事,「其實那只是服事中的一點點!真正的服事應該在離開教會之後、在日常生活中,真實地與社會來往,誠實地做你的工作。不要勉強,不要強迫人信!當他們問你的時候,你會有機會,不過有很多不同的做法。」這是玫瑰奶奶喜樂活出信仰的祕訣。

「哦,對了,你可以幫我鼓勵大家多認領流浪貓、流浪狗嗎?多愛護動物!」這是訪客離開之前,玫瑰奶奶特別叮嚀的話,她手中抱著兩隻貓目送訪客離開。她是愛上帝,愛人,愛動物也愛自然的玫瑰奶奶。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27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