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信仰與生活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5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安息日不僅僅是宗教

※貧富不均加劇

經濟的議題在今天的世界裡可以說是最令人矚目,也最令政治人物頭痛的問題。1992年美國總統的選戰中,柯林頓就以「笨蛋,問題是經濟」的口號擊敗了當時波斯灣戰爭後聲望如日中天的現任總統老布希。爾後,雖然大家都知道問題在經濟,可是真正能將經濟搞好的國家領袖卻是寥寥可數。究其原因,除了愈來愈緊密的全球經濟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鮮少有單獨的國家可以自外於全球的經濟風暴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貧富不均的加劇。

嚴重貧富不均的情況並不像一個世紀以前只存在窮國與富國之間,或是在資訊相對閉鎖的所謂未開發國家當中,今天貧富不均的情況也發生在高度開發的強國之內。去年在美國這個世界經濟強權國內引發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便是為了抗議1%的富人控制了影響99%大眾的經濟金融政策。這種愈演愈烈的貧富不均現象普遍存在於今日的世界之內,許多人把它當作是資本主義的特徵之一。

資本主義,這個首見於馬克斯言論中的用詞,截至目前為止仍是個難以定義的詞彙。不過,在一般的瞭解當中,這個詞彙所指的是一個以私有財產為基礎所產生的一種經濟秩序。但並非所有這樣的體系都稱為資本主義(畢竟私有財產制幾乎已經和人類的文明一樣長久,資本主義卻只是近兩個世紀的描述),而是必須經過高度的發展之後,逐漸形成生產要素由資本家而非生產者掌握,生產者只能出賣勞力,才能稱為資本主義。

※上帝真的希望人這樣嗎?

這樣的世界經濟情勢似乎愈演愈烈,幾乎全球的每個社會中都會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事。富有階級奢華的生活經過媒體大量的報導,對照貧窮人在生存的邊緣掙扎的畫面形成諷刺的對比。這種因資本主義盛行的結果同樣也發生在以基督教信仰立國的國家當中,雖然大部分的基督徒早已習慣這種資本主義的運作模式,也認為這種盡自己的能力、發揮上帝所給的恩賜、享受奮鬥的果實乃是天經地義的真理;不過在神學上我們必須要問的是:上帝果真希望人類的世界是這個樣子嗎?如果是的話,又為什麼會有先知如彌迦、耶利米一再出聲譴責上帝的選民中富人對窮人的疏於照顧、甚至是剝削?

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所建構起來的世界經濟果真是上帝所喜悅人類的生活方式嗎?聖經當中又提供了我們什麼樣的教導呢?本文將就上帝所頒佈的十誡當中安息日的誡命,以及根據這個誡命所延伸的安息年和禧年的規定,來探討「安息」的觀念在經濟結構上的影響。

※貪婪人性造成不均

在這之前,必須要先說明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私有財產的制度逐漸成為資本主義,終至難以回復的地步?其實,人類實行私有財產制度是從部落文化發展成為大型社會的重要因素,這樣的制度激勵人願意更辛勤的工作,同時也造成社會財富集中的弊病,從古代的社會當中,也不乏貧富不均的事例,只不過不會像今日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懸殊。究其原因,工業革命是個轉捩點。工業革命之後,機器與各種能源的使用,讓人們有了更大的能力從大自然攫取資源、從事生產,獲取更多的產出與價值。這種截然不同的生產方式,雖然帶來人們生活方便的大躍進,卻也改變了整個經濟結構的運作。生產的要素,除了原本的土地和勞力之外,增加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成員–––資本。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更新、更昂貴的機器,也帶來更大的效能,卻也需要更多的資本投入。如此一來便造成了兩個效應:一是擁有大量累積資本的人,取得更有利的生產位置,獲取更多的利潤;二是排擠了缺乏資本者進入產業的可能。高資本、高獲利,成了少數金字塔頂端的人們才玩得起的遊戲。台灣從原本勞力密集的產業,蛻變進入資本密集的產業,其中所造成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最能驗證這樣的描述。

這當中所牽涉的是:生產要素掌控的問題。生產的要素到底是可以普遍獲得,還是僅僅被極少數的人所壟斷,就成了社會公平性的指標。顯然,以私有經濟為基礎、以自由貿易為標榜的資本主義社會,「自然地」就朝向後者的方向發展,甚至發展到今天全球普遍貧富極度不均的情況。當然,在這當中的觸媒是人性中的貪婪與不滿足。

聖經的作者們在上帝的啟示下對這樣的人性洞悉最為透徹,所以我們可以在聖經當中看到許多對人性的防範與提醒。

※十誡是為確保百姓屬於上帝

上帝對人的拯救作為是要人們能夠朝向上帝的屬性–––神聖、公義、憐憫來邁進,並且這樣的揀選從來不會是個人性的,因為人具有群居性,會組成社會,所以上帝的拯救更關心人們所組成的社會,從舊約的「以色列」(上帝的人民)到新約的「上帝國」(上帝的治理),都著眼在上帝所揀選拯救的人所組成的社會、所經營的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因此,耶穌的教訓不會只是個人屬靈的層次,舊約中的律法也絕非個人的道德要求,當中都有著更多的篇幅是涉及到屬於上帝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也應有上帝的屬性。

從這個觀點來看,根據出埃及的故事,舊約中上帝頒佈十誡以及後續的律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確保這一群被拯救的百姓所組成的國家是一個真正屬於上帝的人民(以色列)。在故事中不斷出現的情節就是當百姓沒水喝、沒有肉吃的時候,便抱怨摩西並且倡議要「回到埃及」,這句話並不僅限於字面意義上的瞭解,即:回去埃及繼續當奴隸;而是另有更高的一層意涵,就是:建立一個如同埃及般的國家–––以皇室為中心所組成貴族階級、藉著壟斷生產資源(土地、奴隸)所建立起來的強權。換句話說,上帝的誡命與律法的目的就是:避免被上帝所拯救出來的奴隸們,為了任何理由(特別是經濟的理由)走回頭路,建立起一個充滿階級間的剝削與壓榨的國家。

※安息日誡命的經濟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瞭解十誡,是建立屬於上帝人民的憲法。十條誡命分別刻在兩塊石版上,雖然聖經沒有載明如何刻,但根據中世紀猶太教的說法,前四條規範與上帝關係的誡命刻在第一塊石版,而規範與他人關係的誡命則刻在第二塊。即便經文證據薄弱,但這種根據十誡內容特性的分法很容易讓人接受。而其中關於安息日的第四條,是篇幅最長的一條,內容也同時涵蓋了與神、與人的關係,可以說是第一部份與第二部份的銜接。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8-11,和合本)

首先,這一條誡命所禁止的是「做工」,所謂的做工就是六日內所做的,也就是從事生產。

其次,這樣的禁止是全面性的,不僅包括家主、妻子、兒女,也包括僕人、奴婢、牲口,也包括外族人都不可以從事生產。七天裡面就有一天不可將可以生產的要素投入生產。

最後,誡命中告訴我們必須如此作的理由是:上帝六日創造天地,第七天安息;也就是說,這種七天一休的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上帝的創造。描述上帝六日創造的是創世紀1:1-2:4a(第一個創造的故事),裡面提到萬物的受造在上帝的眼中都是好的,更強調人(男人、女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也就是說,不工作的理由是為了凸顯上帝創造時所賦予人的形象與尊嚴。

如此看來,安息日誡命的要求影響的層面較大的是經濟。

※上帝不願人活在壓榨剝削中

今日世界的我們,在習慣了七天的週期作息之後,看這一條誡命時都只會想到是宗教的要求,要我們放下世俗的羈絆,到教會去參加崇拜、聚會;是一種信仰功課,特別是順服操練。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的:古代的以色列人接受這一條誡命時,在他們周遭的世界並沒有人按照這樣的七天週期來作息。這樣的誡命雖然是宗教的要求,卻也帶來經濟深遠的影響。對帝國的統治階級,或是掌握生產元素的家主而言,七天一休的制度所帶來的是生產力的減少、經濟的損失。因此,這當中所牽涉的是經濟運作的制度,是上帝的人民所應該生活在裡面的社會制度。七天當中,至少要有一天能真正體現「人都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都有上帝所賜的尊嚴。雖然在申命記的十誡版本中,使用了不相同的理由:「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 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 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5:15)這裡的理由是上帝將人從奴隸的景況拯救出來。但無論是上帝的創造還是上帝的拯救,都要凸顯這個宗教活動的目的是讓人明白:上帝不願意讓人活在彼此壓榨與剝削的社會中。

同樣因著安息日的觀念所產生的安息年更將生產元素的第二項–––土地納入。「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利25:4)安息日,人力雖然不投入生產,但是土地仍舊在做工。安息年,土地也都被禁止投入生產。這對經濟的影響更大了。

而禧年就更是影響鉅大,七個安息年後的禧年,不僅不從事生產,更必須讓所有的生產元素脫離富人的掌控,重新回到原來的地位。因為經濟的需要賣掉的地業,要無條件地回到原來的家族(利25:28);因為貧窮賣身為奴的以色列人,要無條件地回復自由之身(利25:39-41)。因為這上帝的人民當中,土地是上帝的,人是上帝從埃及拯救出來的,這兩項古代社會的生產要素都是耶和華的。

在古代的世界裡,上帝揀選以色列人,藉著創造的故事、被拯救出埃及的經歷、誡命與律法的頒佈,啟示出:什麼才是上帝願意祂所創造的人們生活的景象。在人們自私的特性之下,私有財產的制度無法避免,但是若一味地放任這樣的制度發展,所造成的弊病更是浩劫。在舊約聖經中,上帝以「安息」的觀念強迫選民必須在七的週期循環中,讓所有的生產要素回到原來的狀態,避免過度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

※分享是上帝國的原則

雖然,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安息年、禧年在歷史中被實施,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了在人自私的慾望拒絕施行;這多少也讓我們明白這種異象的困難度。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在以色列亡國被擄之後,就再也不能在土地、經濟制度上有任何決定權。不過,以「安息」的觀念所呈現出來人類經濟體制的異象,在新約的作品當中,特別是路加福音書,以「分享」的要求作為進入上帝統治(上帝國)的途徑來達成。路加福音書分享的要求甚至達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半(3:11; 19:8),對極度富有的統治者(官),那些有權可以掌控的人,更是要求要放棄(變賣並賙濟窮人)所有的一切。

上帝喜悅人的生活方式,在舊約、新約的聖經裡頭並沒有什麼差異。今日的基督徒守主日就如同安息日,每七日一個循環,卻都著眼在宗教上虔誠的層面,甚至將安息日的遵守當作上帝必然祝福的途徑,而忽略了原本所要彰顯人類社會制度的問題。從這一點看來,安息日的經濟制度和現代由基督教文明所領導的經濟體系互相比較,所呈現出來的是一幅極為諷刺的畫面。每七日,就進入教會敬拜、守主日為聖的基督徒們,這是一個不能迴避的議題。

文章來源:<新使者雜誌>第129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青年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